要识梁州远,南山在眼边。
霜郊熊扑树,雪路马蒙毡。
惨淡遗坛侧,萧条古庙壖。
百诗犹可想,叹息遂无传。
【注释】
要识梁州远,南山在眼边。
南山,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梁州是今陕西汉中一带。“梁州远”意即远离梁州。梁州是唐代长安所在的地区,诗人以“梁州”代指长安。“要识”即要知道。“南山在眼边”意即终南山脉近在眼前。
霜郊熊扑树,雪路马蒙毡。
霜郊,指降霜的秋天郊野。“熊扑树”是说熊在霜降后开始活动,它们在树林里寻找食物。“雪路”是指积雪覆盖的道路。“马蒙毡”是说马匹身上披着兽皮,抵御寒冷。“雪路马蒙毡”意即在雪地中行走的马匹身上披着兽皮,抵御寒冷。
惨淡遗坛侧,萧条古庙壖(ruán)。
惨淡:凄冷。“遗坛”是指被遗弃的祭坛。“古庙壖”是指古庙周围的空地。“惨淡遗坛侧”意即在荒凉的地方遗留着被遗弃的祭坛。“萧条古庙壖”意即在荒凉的地方有座古老的庙宇。
百诗犹可想,叹息遂无传。
百诗:指许多诗文。“可想”是指可以想象。“叹息”在这里表示遗憾和惋惜。“遂无传”是指无法流传下去。“百诗犹可想”意即许多诗文仍然能够想象得到。“叹息遂无传”意即这些诗文无法流传下去。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四句,前三句写景,后一句抒情。前三句描写了深秋时节,作者站在山脚下看到的情景。他看到了终南山,看到了霜降后的山林;看到了积雪覆盖的小路,看到了路上的马匹。这些景色都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使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寂寞。这种感受也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后两句则是作者的感慨。他感叹自己曾经创作的诗文很多,但最终却未能流传下去,只能让人想象。这种感慨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前途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