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金堆市,更衣石匮亭。
滩声秋后壮,山色雨馀青。
道泞愁车辙,桥危避驼铃。
功名竟何在,抚事感颓龄。
注释:
早发金堆市,更衣石匮亭。
滩声秋后壮,山色雨馀青。
道泞愁车辙,桥危避驼铃。
功名竟何在,抚事感颓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感慨时光易逝,功名已尽的诗作。
首联“早发金堆市,更衣石匮亭”,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的情景。金堆市,即今天的金城江市,位于广西柳州市柳江县境内。石匮亭,位于金堆市附近,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而建。这里用典,既点明时间,又写出了地点,同时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颔联“滩声秋后壮,山色雨馀青”,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进一步渲染诗人悲秋伤时的情感。秋季的江水波涛汹涌,给人以壮阔之感;雨后山色更加清新秀丽,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壮”和“青”分别对应“声”和“色”。这一联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秋水与秋声相联系,将山色与雨后相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颈联“道泞愁车辙,桥危避驼铃”,描写了诗人在路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道路泥泞难行,诗人不禁感叹车辙的泥泞;桥梁危险,诗人为了躲避骆驼铃声不得不避开。这里的“车辙”和“驼铃”分别对应“道泞”和“桥危”。这一联通过具体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路途艰险的无奈和辛酸。
尾联“功名竟何在,抚事感颓龄”,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失望和感慨。功名究竟有何价值?面对世事沧桑,诗人不禁感慨年华老去,事业无成。这里的“功名”和“颓龄”分别对应“终何在”和“抚事”。这一联通过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困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