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毛俱白尽,事不补秋毫。
去死今无几,归耕何足高。
已如陶止酒,徒劝屈餔糟。
惟有沧溟去,扬帆观雪涛。

注释:

  1. 客有见过者既去喟然有作二首:客人已经离去。喟然,慨叹的样子。
  2. 鬓毛俱白尽:形容人已衰老到了极点。
  3. 事不补秋毫:指事情没有补益或没有效果。
  4. 去死今无几:现在离死亡不远了。
  5. 归耕何足高:归隐田园,又算得了什么?
  6. 已如陶止酒:陶渊明曾经因为饮酒而辞官归隐。
  7. 徒劝屈餔糟:徒劳地劝别人喝掉苦酒。
  8. 惟有沧溟去:唯有向大海远行。沧州,指渤海湾。
    赏析:
    这是一首感慨时事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首句“客有见过者既去”描绘了一个场景,客人已经离去。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情感。诗人用“喟然有作”四个字,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颔联“鬓毛俱白尽,事不补秋毫”则是对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岁月不饶人,诗人已经年老体衰,但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努力却无法弥补。这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让人感到心酸。
    颈联“去死今无几,归耕何足高”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忧虑。他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而归隐田园又显得有些可笑。这种矛盾心理,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尾联“已如陶止酒,徒劝屈餔糟”则是对友人的劝解。陶渊明曾经因饮酒而辞官归隐,但现在的时代不同了,劝友人也不要太过于沉溺于其中。这里的“陶”“屈”都是借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