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槁发鬅鬙,衰残百不能。
夜房侵户月,晨砚满池冰。
药债多于酒,蔬餐薄过僧。
年深拄杖折,自斫涧边藤。
【注释】
- 鬅鬙:形容头发散乱不整的样子。
- “衰残百不能”:指年老体弱,事事不能做。
- “夜房侵户月”:指夜晚书房里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
- “晨砚满池冰”:指清晨书房里的砚台已经结满了冰。
- “药债多于酒”:比喻医药费比酒钱还多。
- “蔬餐薄过僧”:意思是说僧人吃素斋,而我吃荤菜,所以食量超过僧人。
- “拄杖折”:拄杖,指手杖。折断了手杖,只好自己砍断涧边的藤。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人生衰老的诗。首联“面槁发鬅鬙,衰残百不能”描写了一个衰老的人的形象,面容憔悴,头发蓬松散乱,身体衰弱无力,什么都做不了。颔联“夜房侵户月,晨砚满池冰”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夜晚在书房里读书,书房透进月光;早晨起来研墨研纸,砚台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颈联“药债多于酒,蔬餐薄过僧”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个人的生活状况,医药费比饮酒费用还多,吃素斋却比吃荤食的僧人还要差。尾联“年深拄杖折,自斫涧边藤”则揭示了这个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全诗通过对一个衰老之人的细致入微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衰老过程的深刻认识和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成语,如“药债”、“药石”,都是古人常用的词汇,用来比喻医药费用。此外,“蔬餐薄过僧”中的“薄过”也是用得十分贴切,既形容素食斋饭,又表示自己的食量超过了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