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阅人间久,曾降百万魔。
悲忧诚害性,喜悦亦伤和。
省事常须勉,忘怀得最多。
当年未知此,无奈月明何。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以自己亲身体验,抒发了人生哲理。全诗四句,前两句“老阅人间久,曾降百万魔”,写自己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曾经降伏过众多的魔鬼;后两句“悲忧诚害性,喜悦亦伤和”,说明人的情绪过于悲伤或过于喜悦都对身心有害无益;最后两句“省事常须勉,忘怀得最多”,劝人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淡泊的心态。全诗语言平实,内涵深厚,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经历漫长的岁月,我曾降伏过无数的魔鬼,但悲伤忧愁会损害人的本性,喜怒哀乐都会伤害人的性情。
要想避免烦恼,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只有忘却那些杂念,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宁。
当年我不明白这个道理,直到月亮明亮地照耀在窗子上的时候才恍然大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长年累月的修炼、实践得出的人生感悟。诗人从个人经历出发,结合佛经中关于“万法唯心造”的观点,阐述了“忧喜皆损性”的道理。
首联:“老阅人间久,曾降百万魔”。诗人自述道: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曾经降伏过无数的魔鬼。这里所说的“老”指的是“修行”的过程。“阅”即“历”,“曾”表示曾经,“降”指降服、制服、征服之意。“百万魔”指无数魔鬼,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修炼历程之漫长。
颔联:这两句是说,由于过度的忧伤和欢乐对人的身心都有损害,所以应该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忘记那些杂念。“悲忧诚害性,喜悦亦伤和”的意思是说因为悲愁而损害人的本性,因为喜悦也破坏和谐。
颈联:尾联:最后两句是劝诫人们要注意修身养性。“省事常须勉,忘怀得最多”,意思是说为了保持心灵的宁静,必须时常保持警醒的状态,同时放下所有的杂念,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安宁。
尾联:末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言。诗人感叹当初没有领悟到这其中的道理,直至看到明亮的月光时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