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尽枵樽腹,书抛委架尘。
渐能闲过日,始觉老催人。
玉麈王夷甫,金龟贺季真。
若论方外事,终愧葛天民。

诗句释义

1 酒尽枵樽腹 - 描述了喝酒至尽的情景,形容酒量极大。”枵樽”意指空了酒樽,表示饮酒过量。

  1. 书抛委架尘 - 指书籍被遗弃在书架上积满了尘埃。”委架”意为搁置或放置,而”尘”则是指书籍积存的灰尘。
  2. 渐能闲过日 - 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悠然自得地度过每一天。”渐能”暗示了一种逐渐变化的能力或状态。
  3. 始觉老催人 - 开始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老龄使人感到紧迫和焦虑。”催人”指的是催促人前进或改变现状。
  4. 玉麈王夷甫 - 描述某人使用玉麈(一种古代的手杖),象征地位或权力。”王夷甫”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人物王衍的字。
  5. 金龟贺季真 - 用金色的龟作为比喻,形容某人的地位显赫。”贺季真”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贺循。
  6. 若论方外事 - 讨论的是与世俗无关的话题或事务。”方外”通常指超出常规或世俗的事物范围。
  7. 终愧葛天民 - 最终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未能达到像葛天民(传说中的古代贤者)那样的境界。”终愧”意味着始终感到羞愧或不足。

译文

喝到杯底空空如也,书卷散落在书架上积满尘埃。渐渐地能悠然自得地度过每一天,但才发觉岁月不饶人,让人感到紧迫感,仿佛被岁月催促着前行。手持玉麈(手杖),身份显赫如同王夷甫;佩戴金龟,地位高如贺季真。然而,若论起与世俗无关的事情,终究感到羞愧,因为我无法达到葛天民那样的境界。

赏析

此诗以饮酒和读书的场景开篇,通过“酒尽”与“书抛”两个动作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时间的感悟。随后,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年华易逝、衰老的感慨。通过使用典故“王夷甫”(王衍)和“贺季真”(贺循),诗人展现了自己在社会地位和个人修养方面的追求和反思。最后一句“终愧葛天民”,则是诗人对自己是否能达到葛天民那种高尚境界的自省和谦逊。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片段,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地位和修养的深刻思考,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批评和反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