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双蓬鬓,还山一鹿车。
壮惭稽古浅,老悔养生疏。
俗态慵开眼,高吟独起予。
青灯对余子,并为问何如。

【注释】

去国双蓬鬓,还山一鹿车:诗人离开京城时,已是两鬓如蓬草。如今回到家乡,却像一头归林的小鹿。这两句诗是说诗人离开京师,回到故乡的感慨。

壮惭稽古浅,老悔养生疏:年纪大了,觉得以前读书不认真,以致对古代典籍了解不多,现在后悔没有好好地学习。

俗态慵开眼,高吟独起予:由于厌倦了世俗生活,便不去理会那些纷纷扰扰的事物,只愿意在清静的地方吟诗作赋。

青灯对余子,并为问何如:我独自坐在灯光下,对着你(赵昌甫)和儿子赵子(赵銛)说道:“你们认为我的诗写得如何呢?”

【赏析】

此诗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诗人罢郡守职,回归故里后写的。诗人自叙其退仕归田的生活,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志在山水的人生态度。

首联写自己辞官归田后的变化。“去国双蓬鬓”一句写自己辞官离京后两鬓斑白的情景。“还山一鹿车”句写自己返回山林后乘坐着小鹿拉的车。“双蓬鬓”是比喻自己的两鬓已变白。“鹿车”则暗示自己已从官场隐退下来。

颔联写自己的思想矛盾。“壮惭稽古浅”,意思是年轻时曾以学问渊博而自豪,现在却惭愧于自己对古代典籍了解不多;“老悔养生疏”,意思是人到老年才后悔年轻时没有很好地保养身体。

颈联写自己因厌恶世俗生活而隐居山林,不愿同世俗交往。“俗态慵开眼”,意思是自己厌倦世俗生活,不愿意看世间的纷争。“高吟独起予”,意思是自己独自吟咏诗文。

尾联写自己独处时向朋友询问自己作品的好坏。“青灯对余子”句写自己独自一人在书房中,面对着青光闪闪的蜡烛,对着赵昌甫的儿子和女儿们问道:“你们认为我的诗写得如何呢?”(《苕溪渔隐丛话》引《冷斋夜话》)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一些士大夫的思想矛盾,一方面向往隐逸生活,另一方面又留恋功名富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