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死非初望,馀生只自悲。
旧交孤剑在,壮志短檠知。
行步虽依杖,光阴未付棋。
为农自当力,不为学豳诗。

【注释】:

后死:死后。

初望:初时的愿望。

馀生:余生的岁月。

旧交:老朋友,这里指过去的战友。

孤剑:孤独的剑,形容无依无靠。

壮志:豪迈的抱负。

短檠:短小的灯台。

行步:步行。

依杖:依靠拐杖。

光阴:时光。

为农:从事农业工作。

自当:自然应当。

不为学豳诗:不想学习《诗经》中的“邠风”篇章。

豳诗:《诗经·国风》,是西周时期周朝王畿一带(今陕西一带)的诗歌,包括16篇,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风俗、思想感情及政治理想。《诗·国风·豳风·七月》即其中之一。

【赏析】:

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在友人处闲居无事时所作。诗中以悲叹余生的凄凉,抒发了作者对前途渺茫、壮志难伸的感伤之情,表达了对现实不满与无奈,以及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联“后死非初望,馀生只自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忧虑和悲观情绪。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死去,但生前的愿望并未能实现,因此只能感叹自己的一生充满悲哀。这里的“后死”指的是生命的终结,而“初望”则是指生前的期望和梦想。诗人通过对比生命的意义和现实的差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失望和无奈。

颔联“旧交孤剑在,壮志短檠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回忆过去与朋友共同奋斗的日子,但如今只剩下孤独的剑在身边,他的豪情壮志也随之消失殆尽。这里的“孤剑”象征着诗人曾经的雄心壮志,而“短檠”则暗示了他内心的空虚和失落。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颈联“行步虽依杖,光阴未付棋”,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尽管他依赖着拐杖行走,但他的生命却如同被浪费的棋盘一样,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纪念的痕迹。这里的“行步”指诗人的行动,而“光阴”则指时间,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尾联“为农自当力,不为学豳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选择和态度。他认为自己应该致力于农业生产,而不是追求高远的理想。这里的“为农”指的是从事农业工作,而“学豳诗”则是指学习《诗经》中的“豳风”篇章,这些内容通常包含了古代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诗人认为,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如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反思,以及他对现实和理想的比较,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态,也展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