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穷通乐,而无宠辱惊。
韬光聊混俗,去知默陶情。
毛竹苍龙瘦,云衣白鹤轻。
时敲朝斗磬,林外玉声清。
第一句
“自得穷通乐” ——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即无论贫富,都能自我满足,享受生活的快乐。”自得”指的是自己感到快乐或满足。
第二句
“而无宠辱惊” —— 表明作者不受外界的名利诱惑而感到恐惧或不安。”宠辱”在这里指名誉、地位等外在的荣耀和屈辱。
第三句
“韬光聊混俗” —— 表示作者选择隐退,保持低调,不张扬,与世无争。”韬光”意味着隐藏光芒,”聊混俗”则是指勉强融入世俗。
第四句
“去知默陶情” —— 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淡薄,通过冥想来陶冶情操。”去知”意指摒弃知识,”默陶情”则是用静心冥想的方式来陶冶性情。
第五句
“毛竹苍龙瘦” —— 形容竹子的形态,像一条瘦长的苍龙,这里可能是比喻竹子挺拔而优雅的姿态。
第六句
“云衣白鹤轻” —— 描绘白鹤的形象,白色的羽毛如同轻盈的云雾衣裳,给人一种超然脱俗的感觉。
第七句
“时敲朝斗磬” —— 可能指的是寺庙中早晚击打朝钟的场景。在这里,磬声清脆悠扬,给人以宁静之感。
第八句
“林外玉声清” —— 描述了声音在树林之外清晰可闻的景象,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哲学。他既享受生活的自在和乐趣,又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通过隐逸和冥想来达到精神的陶冶。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竹子、白鹤和磬声,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超脱尘世喧嚣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