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衰翁懒,乘闲亦出门。
修琴来竹院,采药宿山村。
雪路鸣长耳,烟堤驾独辕。
残年常自在,何以报君恩。
出游
尽道衰翁懒,乘闲亦出门。
修琴来竹院,采药宿山村。
雪路鸣长耳,烟堤驾独辕。
残年常自在,何以报君恩。
注释与赏析:
- “尽道衰翁懒”:此句表达了作者尽管年纪已高,但并不懒惰,依然愿意外出游玩。在古代诗词中,老年人的出行往往被赋予深厚的情感色彩,这里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 “乘闲亦出门”:利用空闲时间外出,显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休闲的时间,也是一种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 “修琴来竹院”:此处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通过弹奏琴曲来自我放松,在幽静的竹林中享受音乐之美。这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表现。
- “采药宿山村”:展现了诗人深入农村体验生活的情景。在山村中采集药材,夜宿于简陋的住所,这种体验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心灵得到了净化。
- “雪路鸣长耳”:描述了在雪地中行走时,听到的长耳动物(可能是指某种野生动物)的叫声。这种描写增添了旅途中的神秘和未知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 “烟堤驾独辕”:描绘了驾驶小船在薄雾弥漫的水面上行驶的情景。这种独行其是的体验,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自由的感觉,也体现了诗人独立的个性。
- “残年常自在”:表达了即使年老体弱,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即无论年龄多大,都应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 “何以报君恩”:最后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激之情。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但仍希望能够用余生来报答国家的养育之恩。这种情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责任感。
综合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一位老者在晚年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的景色描绘、行为选择以及内心感慨,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富有生活哲理和人文关怀的画面。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及社会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