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卉千花了不存,堕溪飞絮看无痕。
家人自作清明节,老子来穿绿暗村。
日落啼鸦随野祭,雨馀荒蔓上颓垣。
道边醉饱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注释】
百卉千花:草木花卉繁茂。百卉,指各种花草树木。千花,形容花开茂盛。
堕溪飞絮看无痕:落在溪水中的柳絮,随风飘荡,看它的痕迹,已经没有踪迹了。
家人自作清明节:家里人自己安排着过清明节。清明,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前后,此时天气转暖,百花开放。古人有清明扫墓祭祖的传统,所以这里指清明节。
老子来穿绿暗村:我像老子一样,来到这绿荫遮蔽的小村庄。老子,指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太上老君”。
日落啼鸦随野祭:乌鸦在黄昏时分随着野祭而鸣叫。
雨馀荒蔓上颓垣:雨水之后,野草荒芜,长满了倒塌的墙壁。
道边醉饱休相避:在路边醉饱之后,不要相互回避。
作吏堪羞甚乞墦(fán):做官的人,真是羞愧到极点,竟去乞讨祭品。作吏,即做官。乞丐,以乞讨为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清明节景象的诗。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清明节的风俗和景物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劳动生活的关心和赞美,以及对封建官吏的不满。
首联写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百卉千花繁盛,但人们却无心欣赏,因为清明节将至。这里的“不存”二字,既写出百卉千花的繁盛,也反映出人们的麻木与冷漠。
颔联直接点明主题,清明节是农民祭祀祖先的日子,他们忙碌地打扫庭院、准备食物,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做准备。而“老子来穿绿暗村”,则形象描绘出了一幅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画面,他们在绿荫蔽日的小村庄里,为了迎接清明节的到来,而忙碌着。
颈联通过描绘日落、雨后、乌鸦鸣叫等自然景色,进一步衬托出乡村清明节的气氛。日落之时,乌鸦随野祭而鸣叫;雨过天晴之后,野草丛生,荒废不堪。这些自然景色的变化,都与清明节这一特殊日子紧密相连,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尾联则是对封建官吏的不满表达。诗人感叹道:那些做官的人,真是羞愧到极点,竟然去乞讨祭品。这里的“作吏堪羞”四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官吏的鄙视之情,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往往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欺压百姓,剥削农民,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那些做官的人,却常常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百姓的死活,甚至不惜牺牲百姓的利益。这种腐败现象,令人痛心疾首。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描绘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