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城畔踏斜阳,古寺无僧昼闭房。
残佩断钗陵谷变,苫茆架竹井闾荒。
虎行欲与人争路,猿啸能令客断肠。
寂寞倚楼搔短发,剩题新恨付巴娘。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题归州光孝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憩归州光孝寺(我停息在归州的光孝寺)
译文:我在归州的光孝寺停下休息。
注释:归州,即现在的湖北省秭归县。光孝寺是当地的一座著名寺庙,黄庭坚曾在此停留并留下诗作。寺后有楚冢近岁或发之得宝玉剑佩之类
译文:寺后有楚国的墓地,近年有时发现有宝玉、剑佩之类的东西。
注释:楚,指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七雄之一。楚冢,指的是楚国的古墓。宝玉和剑佩通常被视为珍宝,这里可能是指一些古代遗物。秭归城畔踏斜阳(我站在秭归城的旁边,看着夕阳西下)
译文:我站在秭归城边,看着斜阳渐渐沉没在地平线下。
注释:秭归,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西部。这个场景描绘了诗人在某个黄昏时分,独自站在城边欣赏日落的情景。古寺无僧昼闭房(古寺里没有僧人,白天都关闭着门)
译文:古老的寺庙里没有僧人,平时都关着门不开放。
注释:无僧,意为“没有僧人”。昼夜闭房,意思是寺庙从白天到夜晚都关闭着门。残佩断钗陵谷变(那些曾经佩戴的玉佩和钗头现在都不见了,就像陵谷变迁一样)
译文:那些曾经佩戴的玉佩和钗头都不见了,就像陵谷变迁一样。
注释:残佩断钗,意指已经破碎或遗失的玉佩和钗头。陵谷变迁,用来形容世事变化无常、沧海桑田的意境。苫茆架竹井闾荒(用稻草搭建的屋顶,竹制的篱笆,井和村落都变得荒芜)
译文:用稻草搭成的屋顶,用竹制作的篱笆,井台和村庄都变得荒芜了。
注释:苫茆,意为用稻草等材料搭建屋顶或覆盖其他物体。笠架竹,即用竹条做成架子来支撑屋顶。井闾荒,指井台和村落都废弃不用了。虎行欲与人争路,猿啸能令客断肠(野兽在行走时想要与人争夺道路,猿猴的鸣叫能让人心碎)
译文:野兽在路上行走,试图与人争夺道路;而猿猴的啸声却能够让人心碎。
注释:虎行欲与人争路,意指野兽在行动中想要与人争夺道路。猿啸能令客断肠,形容猿猴的叫声非常悲凉,足以让人感到心碎。寂寞倚楼搔短发(我独自倚在楼上,用头发搔弄来表达自己的寂寞)
译文:我独自倚在楼上,用头发搔弄来表达自己的寂寞。
注释:寂寞,孤独、空虚的意思。搔短发,意指用手抓头发的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单与不安。剩题新恨付巴娘(剩下的怨恨只能留给巴娘)
译文:剩下的怨恨只能留给巴娘。
注释:巴娘,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代称,这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女性角色或亲人。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故乡、历史遗迹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慨。通过描写归州光孝寺的历史遗迹、荒废的场景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诗人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哀伤。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写,抒发了个人的孤独、失落和对故乡的深情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