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尽腰围白尽头,经年作客向夔州。
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
菊蕊残时初把酒,雁行横处更登楼。
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
【解析】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之作。首联“减尽腰围白尽头,经年作客向夔州”写诗人自叹其身已衰,鬓发苍苍,岁月不饶人。颔联“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则表达了诗人的悲愁、苦闷,以及他对自己前途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忧虑。颈联“菊蕊残时初把酒,雁行横处更登楼”,写诗人在异乡独酌,凭高眺望。尾联“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江山依旧,而自己却滞留异乡。全诗以“九月三十日登城门东望凄然有感”开篇,点明时间、地点;接着用“减尽腰围白尽头”来表达自己年老体衰;“经年作客向夔州”则是说自己在蜀地已经度过了一年有余。颔联“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中“流离”、“瘴疠”是关键词,分别表示流落、生病。“流离”是漂泊无依的意思,这里指的是诗人在蜀地漂泊了一年多。“病过秋”是指因病而过了秋天,也就是到了年底。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悲愁、苦闷,以及他对自己前途的忧虑。颈联“菊蕊残时初把酒,雁行横处更登楼”,写诗人在异乡独酌,凭高眺望。其中“把酒”、“登楼”等是关键词,分别是饮酒和登楼的意思。“菊蕊残时”指的是菊花凋零,“初把酒”即刚喝了一点酒,“雁行横处”则是说大雁横飞而过。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异乡饮酒赏景的情景。尾联“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蜀江的水从早晨到傍晚都是朝着东南流去的,而我独自在这里停留。其中“朝暮”、“胡为”是关键词,分别是早晨和为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自己的责备。这首诗通过写自己的身世、心情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
【答案】
示例:
九月三十日登城门东望凄然有感
减尽腰围白尽头,经年作客向夔州。
(九月三十日登城上,向东望去)
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
(离开家乡已多年,疾病缠身)
菊蕊残时初把酒,雁行横处更登楼。
(菊花凋零之时,才勉强举杯小饮;大雁横空飞翔时,更加感到孤独凄凉)
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
(蜀江之水从早上到晚上都在向南流去,我独自滞留在此)
译文:
九月三十日登上城门向东远望十分凄切
腰身消瘦,白发丛生,一年来一直在外地为官。
流落他乡无法返回,疾病缠身已过深秋。
菊花将尽时刚刚斟上美酒,大雁飞行时又登上高楼。
蜀江水流自晨至暮都是往东南流淌,我却为何滞留在这里?
赏析:
这首五律是诗人于乾元元年(758)九月三十日登上夔州的城东楼所作,是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人借景抒情,抒写了他在夔州流寓期间的所见所感。
首联“减尽腰围白尽头,经年作客向夔州”,直接点题,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和遭遇——诗人在蜀地度过了漫长的一年有余。“腰围”指腰身,“白尽头”形容头发雪白。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衰老憔悴的形象,又表现出自己长期在外为官而不得回家的苦闷。
颔联“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归家无日的苦闷与对疾病的担忧。“流离”意为飘泊不定,“瘴疠”指南方山林地带湿热多蚊虫,极易传染的疾病。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久滞异乡的痛苦。
颈联“菊蕊残时初把酒,雁行横处更登楼”,描绘了诗人在异乡饮酒赏景的情景。“菊蕊残时”意谓菊花盛开时节已经过去,此时只有残花败蕊,诗人只能稍稍品尝一下美酒。而在这孤寂无聊之际,诗人更是登高纵览,放眼四下。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作者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之感,还写出了他面对美景时的无奈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蜀江朝暮东南注,我独胡为淹此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蜀江之水自朝至暮都是往东南流淌,而我独自滞留在此。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前途的担忧。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在异乡为官时的种种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