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梅同谱又同时,我为评香似更奇。
痛饮便判千日醉,清狂顿减十年衰。
色疑初割蜂脾蜜,影欲平欺鹤膝枝。
插向宝壶犹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要求“逐句释义”即可;然后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句中的形象,同时要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及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后根据要求来答题。此诗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梅花与荀秀才有共同点:同谱梅花谱。下片以“评香”“痛饮”“清狂”“色”“影”“插向宝壶”“金屋贮”等词,描绘了梅花的形神,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
第一句,荀秀才送来十枝奇美的蜡梅,与梅花谱同谱,可见二人情谊之深。
译文:与梅花谱同谱又同生,我为梅花品香更奇特。
赏析:荀秀才送来的这枝蜡梅,是与梅花谱同谱的,所以作者认为它更奇。梅花与蜡梅都是寒枝不屈的君子之花,而二者的品格却有所不同,前者傲霜斗雪,后者则甘于寂寞。荀秀才将两者相比,说明他十分欣赏梅花的高洁品格。作者在《咏梅花》一诗中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这里写的也是梅花,而荀秀才所送之梅与梅花不同,因此说它更奇。
第二句,痛饮之后,可以千日醉;但清狂之气不能减损十年。这是说饮酒之后,可以使人忘掉世俗的痛苦,暂时忘却自己的年岁,但是清狂之气也不能减损十年。
赏析:这两句是说酒能令人忘怀痛苦,但人毕竟还是人,不能像梅花那样清高孤傲,超然物外。
第三、四句写腊梅的颜色和影子。
译文:腊梅的颜色好像刚从蜂巢中取出的蜜,它的枝叶的影子想要欺压到鹤膝上。
赏析:这两句是说腊梅的颜色鲜艳诱人,它的枝叶的影子也好像要欺压到鹤膝上一样,形象地写出了腊梅的颜色鲜艳,生机勃勃,光彩照人。
第五句描写腊梅的枝叶。
译文:把它插上瓶中还未称心如意,应该把它收藏进金屋里去珍藏着。
赏析:这两句是说腊梅插在瓶中还没有称心如意,作者希望它能进入金屋中珍藏起来,以此表示对它的喜爱之情。
第六句写腊梅的形态。
译文:腊梅的形状像初生的蜜蜂脾上的蜜汁,它的影子想平伏在鹤膝上。
赏析:这两句是说腊梅的枝条细长而弯曲,好像蜜蜂脾上的蜜汁一样;它的枝叶茂盛,仿佛要欺压到鹤膝上一样。
第七句描写腊梅的姿态。
译文:腊梅插在瓶中还不称心,将它放在宝瓶中更显得它姿容不凡。
赏析:这两句是说腊梅虽然插入瓶中还没有称心,但是它仍然保持着它的姿态和风度,更加引人注目。
第八、九、十三、十四句描写腊梅的姿态。
译文:将它插上瓶中还不称心,将它放在宝瓶中更显得它姿容不凡。
赏析:这几句是说腊梅插在瓶中还不能称心如意,如果将它收藏在金屋中就更为珍贵,更能显示它的美丽。
【答案】
第一句,荀秀才送来十枝奇美的蜡梅,与梅花谱同谱,可见二人情谊之深。
译文:与梅花谱同谱又同生,我为梅花品香更奇特。
赏析:荀秀才送来的蜡梅,其颜色艳丽,香气芬芳,与梅花谱同谱,可见荀秀才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痛饮之后,可以千日醉;但清狂之气不能减损十年。
译文:酒后可以忘却世俗的痛苦,暂时忘却年岁的增加,但不能改变清狂之气十年不变。
赏析:这两句是说喝酒之后可以让人忘记世俗的痛苦,但人终究是人,不能像梅花那样清高自傲。
第三、四句写腊梅的颜色和影子。
译文:腊梅的颜色就像刚从蜂巢中取出的蜜,它的枝叶的影子想要欺压到鹤膝上。
赏析:这两句是说蜡梅的颜色鲜艳诱人,而且它的枝叶的影子也似乎要欺压到鹤膝上了。
第五句描写腊梅的枝叶。
译文:把它插上瓶中还未称心如意,应该把它收藏进金屋里去珍藏着。
赏析:这两句是说腊梅插在瓶中还不够称心,作者希望它能够被收藏进金屋中珍藏起来以彰显它的美丽。
第六句写腊梅的姿态。
译文:腊梅的形状像初生的蜜蜂脾上的蜜汁,它的影子想平伏在鹤膝上。
赏析:这两句是说蜡梅的枝条细长而弯曲,好像蜜蜂脾上的蜜汁一样;它的枝叶茂盛,仿佛要欺压到鹤膝上一样。
第七句描写腊梅的姿态。
译文:腊梅插在瓶中还不称心,将它放在宝瓶中更显得它姿容不凡。
赏析:这几句是说蜡梅插在瓶中还不够称心如意,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宝瓶中就更为突出了它的美丽。
第八、九、十三、十四句描写腊梅的姿态。
译文:将它插上瓶中还不称心,将它放在宝瓶中更显得它姿容不凡。
赏析:这几句是说腊梅插在瓶中还不够称心如意,如果把它放在宝瓶中就更为珍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