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榼芳醪何处倾,金鳌背上得同行。
天垂绿野三边尽,云与朱阑一样平。
烟树微茫疑误墨,风松萧瑟有新声。
黄花未吐无多恨,也胜湘累拾落英。
【注释】
平云亭:亭名。在今江苏扬州西北。
绿野:指田野。
烟树微茫:烟雾弥漫。
湘累:指屈原,《楚辞·招魂》中有“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句。后因用为代屈原的典故,或以屈原自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亭名的七绝。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沉思考。
首联“平云亭”,即亭名。“何处倾”,是说在何处可以倾倒这满满的一杯酒呢?酒满为醇。此句写酒,又点出亭名。“金鳌背上得同行”,金鳌背负着亭名,好像也与诗人同行一样。“金鳌”,传说海中有一条大鱼,形状像鳌,背甲上有许多鳞甲。这里比喻平云亭,也比喻诗人自己。
颔联“天垂绿野三边尽,云与朱阑一样平”。天空高远无边无际,绿色的原野延伸到天地相接之处;云彩与红色栏杆一样平齐。此联以广阔的视野,写出了亭子所在环境的开阔。“天垂”二句,写云,写亭子所在的环境。“天垂”,即天空高悬。“绿野”,指广阔的原野。“三边尽”,即无边无际。“云与朱栏一样平”,写云,写亭子的周围环境。“天垂”二句,写云,写亭子周围的环境,突出了亭子的开阔。此二句既写亭子所在的环境的辽阔,又衬托了亭子的开阔。颈联“烟树微茫疑误墨,风松萧瑟有新声”。“烟树微茫”,写近景。“烟树微茫疑误墨”,写烟树迷离的景象,仿佛是墨色渲染出来的,使人联想到水墨画。此二句,写近景。“烟树微茫”,写近景,表现烟树迷离景象,仿佛是用墨色渲染出来的。“风松萧瑟有新声”,写远望远景。“风松萧瑟”是听觉,“有新声”,“萧瑟”是形容风吹过树林的声音,有节奏感,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受;“新声”,指风吹过树林时所发出的声音,有节奏感,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此二句写远观远景。颈联,写烟树迷离的景象,仿佛是用墨色渲染出来的;风松飒飒作响,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受;同时,又给人带来一种新鲜的感觉。尾联“黄花未吐无多恨,也胜湘累拾落英。”黄花盛开的时候还没有吐露花朵,没有多少愁怨。也胜过像屈原那样,在汨罗江边拾取飘落的花瓣而沉江殉节的人。“黄花未吐”二句,写花。“黄花未吐”,写花,黄花尚未开。“无多恨”,没有太多愁怨。“胜湘累”三字,是全诗的关键。湘累,指屈原。“也胜湘累拾落英”,意思是说,虽然比不上屈原那样沉江殉国,但也没有太多的愁怨,因为即使像他那样沉江殉国,也不会比黄花未吐时捡拾飘落的花瓣更好了。尾联,写花。“黄花未吐”二句,写花,黄花尚未开,没有太多愁怨,也胜过像屈原那样沉江殉国。尾联以反衬手法,强调了黄花未吐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不能像屈原那样沉江殉国,却也能保持自己的清白。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