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茅斋近笮桥,羁怀病思两无聊。
春从豆蔻梢头老,日向摴蒱齿上消。
丛竹晓兼风力横,高梧夜挟雨声骄。
书生莫倚身常健,未画凌烟鬓已凋。

【注释】

1、茅斋:茅草盖的屋子。笮桥,即石碑桥,在今四川成都西门外。借住在笮桥附近的茅屋。

2、羁怀病思:羁旅中的情怀和思乡的情绪。

3、豆蔻梢头:指豆子花初开时。比喻年轻女子。

4、摴蒱(pǔ):古代博戏之一。

5、丛竹晓兼风力横:指丛竹在清晨时分被风吹得倾斜。

6、高梧夜挟雨声骄:指高梧桐树在夜里被雨淋得挺拔有力。

7、凌烟:指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战功赫赫的功臣而修建的一座楼阁,位于长安城太极宫正南,门上绘有二十四功臣像。

8、鬓已凋:指头发已经变白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借得茅斋近笮桥”,点明诗人借住在靠近笮桥的茅斋中。这一句看似平淡,却暗含深意,因为笮桥是成都的著名古桥,诗人在此居住,正好可以方便地欣赏美丽的锦江风光,抒发自己的情怀。

次句“羁怀病思两无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这里的“羁怀”和“病思”都是借代词,分别指旅途劳顿和疾病缠身的苦楚。

第三四句“春从豆蔻梢头老,日向摴蒱齿上消。”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和时间的流逝感。豆蔻梢头是指豆苗嫩芽刚刚长出的时候,象征着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摴蒱是一种古代的赌博游戏,齿上消则暗示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和岁月的感慨。

第五六句“丛竹晓兼风力横,高梧夜挟雨声骄。”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壮丽景色。丛竹在清晨时分被风吹得倾斜,高梧桐树在夜里被雨水淋得挺拔有力。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一句“书生莫倚身常健,未画凌烟鬓已凋”。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总结。他告诫人们不要过分依赖自己的身体状态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完善。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时光,不要让白发过早地出现在头上,而是要注重内在美的培养和提升。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优美,既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又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