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鬓萧骚。
孤灯自伴诗情苦,俗子从嫌醉眼高。
烟外暮钟来远寺,雨馀秋涨集空壕。
思归更向文书懒,此手惟堪把蟹螯。
【注释】
二十年前:二十年前,作者二十岁左右的时候。
即今何恨鬓萧骚:如今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只是鬓发已斑白了。萧骚,形容头发花白的样子。
孤灯自伴诗情苦:独自对着孤灯,伴着凄苦的诗情。
俗子:世俗之人。从嫌:总是嫌弃。醉眼高:酒后眼睛看东西不清,故说眼高是嫌弃。
烟外暮钟来远寺,雨馀秋涨集空壕:傍晚时分,远处的寺庙传来暮钟声;雨后,水涨,积水填满了空壕。
思归更向文书懒:想回家更感到懒得处理文书工作。书函(文书)。
此手惟堪把蟹螯:我的手只能拿得起螃蟹。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时年四十四岁。当时诗人正在杭州任职,在杭州任上他写下了不少怀人、咏物之作,这首《初秋书怀》就是其中一首。
全诗以“二毛”二字起兴,点出自己年过半百,白发苍苍的境况。首句中的“二毛”,并非指人的两鬓如霜,而是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接下来两句写自己独处时的孤独和寂寞。“孤灯自伴诗情苦”,说自己独自面对孤灯,心中满怀诗情,却又苦闷难遣。“俗子从嫌醉眼高”,说自己酒后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被人嫌弃,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偏见的不满。接着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景图。“烟外暮钟来远寺”一句,诗人遥望着远处的寺庙,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而“雨余秋涨集空壕”一句,则表现了雨后的秋景,积水填满了空壕。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最后两句诗,诗人抒发了对家的思念之情。“思归更向文书懒”一句,诗人更加厌倦了繁琐的文书工作,只想回到家乡去放松一下心情。“此手惟堪把蟹螯”,诗人用“此手”比喻自己的双手,表示自己只有这双手才能拿起螃蟹,以此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的描述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落寞以及对家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