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吴中尚裌衣,江郊策马踏斜晖。
荞花漫漫连山路,豆荚离离映版扉。
苍兔避鹰投涧去,黄鹌脱网傍人飞。
农家光景关心事,不为无才也合归。

九月初郊行

九月吴中尚裌衣,江郊策马踏斜晖。

荞花漫漫连山路,豆荚离离映版扉。

苍兔避鹰投涧去,黄鹌脱网傍人飞。

农家光景关心事,不为无才也合归。

注释:

  1. 九月吴中尚裌衣:在九月,江南一带仍然穿着短袖的衣装。裌(yī)衣是指短上衣。
  2. 江郊策马踏斜晖:江边郊外,骑着马沿着夕阳的余晖前行。
  3. 荞花漫漫连山路:荞花漫山遍野,与山路相连。
  4. 豆荚离离映版扉:豆荚稀疏地分布,映照着门扉的景象。
  5. 苍兔避鹰投涧去:苍兔害怕受到鹰的攻击,跳入山谷。
  6. 黄鹌(quān)脱网傍人飞:黄鹌鸟从网中逃脱,飞向旁边的人们。
  7. 农家光景关心事:农民的生活和景况引起了诗人的忧虑。
  8. 不为无才也合归:既然没有才能也应该回归自然,过平静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古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风光画卷,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第一句“九月吴中尚裌衣”,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地区九月的天气特点,即气温较高,人们依然穿着短袖的衣物。这为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江郊策马踏斜晖”展现了江边的乡村景色,诗人骑着马沿着江边的小路前行,沐浴着斜阳的余晖。这里的“策马”不仅描绘了诗人行动的状态,更通过“踏”字表现出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三句“荞花漫漫连山路”则具体描述了沿途的景象,荞花铺满了山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又增添了旅途中的情趣。
    第四句“豆荚离离映版扉”则是对农家院落的具体描绘,豆荚零星地散落在门口,与古朴的门扉相映成趣。这里的“离离”一词形容豆荚的稀疏,给人以宁静之感。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苍兔避鹰投涧去,黄鹌脱网傍人飞”,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它们避开了捕猎者的威胁,或投涧或飞人,展现出了自然的生机和自由。
    尾联“农家光景关心事,不为无才也合归”,则是全诗的升华。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意识到农民的辛劳和生活状态,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生归宿的思考。他认为,既然没有才能也应该回归自然,过平静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