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辄斥不鸣烹,祸福元知未易评。
湖海凄凉身跌宕,杯觞豪举笔纵横。
敢希二顷成高卧,但愿诸公致太平。
波暖龙舟溯清汴,道边扶杖眼犹明。

【注释】

一鸣辄斥:指一旦被贬,就受到斥责。二顷:二顷田。高卧:高眠,隐居。诸公:指朝廷中大臣。太平:天下太平。

【赏析】

《书意》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古诗,作于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八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抒发了他个人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诗的开头两句“一鸣辄斥不鸣烹,祸福元知未易评”,意思是说,一旦被贬,就受到斥责,而不发声则会被烹杀,祸福难测,难以评判。这里的“一鸣”指的是有才能的人一旦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被人发现,然后得到重用或提拔。然而,如果一个人沉默不语,则可能被误解或排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即有些人因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受到重视,而另一些人则因为保持沉默而被视为无能或无用。

“湖海凄凉身跌宕,杯觞豪举笔纵横”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孤独感。在这里,“湖海”指的是广阔的水面和湖泊,象征着宽广的胸怀和包容;而“凄凉”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由于被贬,他失去了在朝廷中的职位和权力,只能在湖海之间度过余生。同时,他还不得不面对那些对他的政敌进行攻击和陷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通过饮酒和写作来排解心中的郁闷和孤独感。

第三句“敢希二顷成高卧,但愿诸公致太平”则表达了他对政治改革的期望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里的“二顷”指的是田地面积的大小,用来比喻个人的财富;而“高卧”则是形容他希望过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最后一句“波暖龙舟溯清汴,道边扶杖眼犹明”则是描绘了他在湖海之中游历的情景。这里的“波暖”指的是湖面温暖;而“龙舟”则是指古代的一种大型船只,常用于水上游行或比赛。他沿着清澈的江水逆流而上,来到了京城开封附近。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许多忙碌的景象,但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在政治斗争中的遭遇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抒发了他个人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