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楹梦后少真儒,毁誉徒劳岂识渠。
孟子无功如管仲,扬雄有赋似相如。
敬王事业知谁继,准易工夫故不疏。
孤学背时空绝叹,白头穷巷抱遗书。
二子
两楹梦后少真儒,毁誉徒劳岂识渠。
孟子无功如管仲,扬雄有赋似相如。
敬王事业知谁继,准易工夫故不疏。
孤学背时空绝叹,白头穷巷抱遗书。
【注释】
两楹:指两楹柱的屋宇。
梦后:梦中之后。
少真儒:即真儒。
毁誉:毁谤和称颂。
渠:他。
功:功绩。这里以“功”代指成就和贡献。
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辞赋家。有《甘泉宫赋》《河东赋》等作品。
相如:即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
敬王:汉武帝刘彻的庙号,此处借指汉宣帝。
准易:指《周易》这部书。
孤学:独学的学者。
绝叹:极度悲叹。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前两句为第一层,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整首诗以“二子”为题,从两个角度展开议论。
前两句说,在梦中醒来之后,才觉得真正的儒家很少;对于毁谤和称颂,是徒劳无益的,你根本不能认识他。诗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真正儒家少这一事实,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中间四句说,孟子没有功劳,却像管仲一样有功,扬雄的辞赋,有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这是由于他们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周易》的学问并不因此而被忽视。这四句是从正面论述,说明扬雄继承孔门事业,对《周易》的精通。
最后两句说,我这样的学者独自钻研学问,已经到晚年了,但依然穷困潦倒,只能抱着自己的遗书来度过一生,真是悲哀至极,无人理解啊!这四句是从反面论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苦。
全诗语言简练,用典贴切。通过对比扬雄的才华与当时社会的不理解,表现了诗人对扬雄的景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