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著朝冠入上都,黄封频醉渴相如。
马慵立仗宁辞斥,兰偶当门敢怨锄。
富贵尚思还此笏,衰残故合爱吾庐。
灯前目力依然在,且尽山房万卷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鉴赏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要求,注意题目中给出的提示“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理解,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最后按照要求答题即可。
“三著朝冠入上都”,着,穿着;朝冠,即官服;上都,指京城长安。三著朝服进入京城长安,意谓身居高位。
“黄封频醉渴相如”,黄封,指皇帝的诏书,古代称皇帝的诏书为“黄麻”,这里借指皇帝的命令。“渴相如”,渴,想;相如,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想得到司马相如那样显赫的身份和地位。
“马慵立仗宁辞斥”,马,指骏马;立仗,指站立于朝廷仪仗队前列;辞斥,推托。马儿懒得站立在朝廷仪仗队前列,难道还要推托被斥责吗?这是说作者不愿受宠幸而甘愿退居下位。
“兰偶当门敢怨锄”,兰,兰花;偶,同“钥”,门栓;锄,指铲除杂草。兰花的门栓被铲除了,难道还要抱怨吗?这是说作者不愿因权贵的排斥而离开朝廷。
“富贵还思此笏头”,富贵,富贵荣华;笏,指手板或手执的板子,古时用作记事的工具。富贵荣华之时,还想保留这根手板(笏),是说作者不愿放弃权势。
“衰残故合爱吾庐”,衰残,衰老残损。故合,应该;合,应该。衰老残损的时候,应该爱护我的茅庐,是说作者不慕荣华,有隐逸之志。
“灯前目力依然在,且尽山房万卷书”,灯前,指灯烛照明之下,这里借指书房内读书的环境。眼力依旧敏锐,暂且把万卷书读个够吧。是说作者虽身处官场,但仍然心系民间,希望为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仍不忘自己的职责所在。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春。诗人此时已五十四岁,任集贤殿书院学士,正以文词供奉翰林,却常感仕路艰难。这首诗表现了他在仕途失意时的感慨之情。
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入京后的处境。“三著朝冠入上都”两句,写诗人身披朝服入宫见驾,表明他是奉诏入宫的。“黄封频醉渴相如”两句,写诗人酒醉后想得到司马相如那样的高位显职。“马慵立仗宁辞斥”两句,写他懒于在朝廷仪仗队前列站立,更不想因为得罪权贵而受到斥责。“富贵还思此笏头”两句,写他富贵时仍想着那根手板。“衰残故合爱吾庐”,写他衰老残损时仍爱护自己的茅庐。
后四句写诗人在仕途失意时的感慨之情。“灯前目力依然在”,写他虽年老眼花,但目光依旧敏锐。“且尽山房万卷书”,写他打算趁自己精神尚好时把万卷书籍读个够。这是说诗人虽身处朝廷,但仍然心系民间,希望为百姓做一点有益的事,仍不忘自己的职责所在。
诗人以退求进,欲隐又仕的思想感情贯穿始终,既表现了自己不慕荣华的隐逸之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