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无端日日新,自怜犹作百忧身。
孤灯听雨常终夜,一榼寻花又送春。
旋压麦糕邀父老,时分菜把饷比邻。
不须频起陈人叹,已是清朝六世民。
【注释】
排闷:消除郁闷。
白发:指年老,这里指诗人自己。
百忧身:百事忧愁的身体。
孤灯听雨:点着孤灯,听着外面淅沥的雨声。
一榼(kē):酒壶。
寻花:游春、踏青。
旋压麦糕:即“旋压麦糕邀父老”。
频:屡次,多次。
陈人叹:指陈后山《自咏》诗中的“吾年过四十,常为老病悲”,以及“吾年五十,犹作春蚕死”等语。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大约作于大历三年(768)春天,当时杜甫已五十八岁,在夔州作幕僚,过着清苦的生活。诗中抒发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及人生无常之感。
首联写诗人年老多病,又逢春日,自然生出“白发无端日日新,自怜犹作百忧身。”的感叹。颔联描写诗人孤独寂寞,听雨长夜,又与花告别,送别春天,表现他内心的凄凉孤独之情。颈联写诗人邀请父老乡亲来家中品尝美食,又把美酒分给邻里邻居以慰劳他们,表达诗人对人民的深深关爱之心。尾联写诗人并不因为自己已是六世之民而感到骄傲自满,反而更加珍视人民,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
此诗语言朴实流畅,意境深远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它既体现了杜甫晚年的心境和思想,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