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食觉魂清,恍若身游白玉京。
夜静月惊林鹊起,水凉风飐露荷倾。
昏灯一点窥孤梦,画角三终转五更。
欲醉海山还懒去,且携羽扇憩青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老人不食觉魂清,恍若身游白玉京。

  • 关键词: 夜赋、老人、不食、魂清、恍若、身游、白玉京
  • 注释: “夜赋”可能是一种文学形式,类似于现代诗歌或者散文中的“夜思”。诗人通过夜晚的沉思或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因思念或思考而显得格外清醒的状态。他似乎忘记了食物,感到内心清明透彻。接着,“恍若身游白玉京”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诗人仿佛真的在白玉京(古代神话中的仙城)中遨游,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第二句:
夜静月惊林鹊起,水凉风飐露荷倾。

  • 关键词: 夜、静、月、惊、林鹊、水、凉、风、飐、露、荷
  • 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夜晚的环境及其带给人的感触。月光明亮到足以惊动栖息在树上的喜鹊,同时水面因为天气凉爽而显得有些波动。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刺激的美感。月亮的明亮让林间的喜鹊受到惊吓,水波的微动则让人感觉到清凉的夜风拂过。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夜色之静谧。

第三句:
昏灯一点窥孤梦,画角三终转五更。

  • 关键词: 昏灯、窥、孤梦、画角、三终、五更
  • 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点着昏暗灯光,独自沉浸在梦境之中。画角的声音伴随着时间的流转从三声变为五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梦境的变化。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暗与明,以及时间的象征——画角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昏灯和孤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而画角声的三声到五声的变化则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变迁。

第四句:
欲醉海山还懒去,且携羽扇憩青城。

  • 关键词: 欲醉、海山、懒去、携羽扇、憩青城
  • 注释: 诗人想要沉醉于美丽的海山景色,却因为懒散而不想离去。于是,他决定带上羽扇,找一个地方休息。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他想要逃离尘世的纷扰,寻找一片能够让自己心灵得以宁静的土地。诗人用“欲醉海山”和“且携羽扇”来表达这种愿望和行动。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诗句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体系,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