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岭清陂寂寞中,绿樽岁晚与君同。
高标赖有诗人识,绝艳真穷造物工。
正喜参差横夜月,又惊零落付春风。
老谙世事宁多叹,身自人间一转蓬。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结合着诗歌的注释理解诗意。“南园观梅”:南园观赏梅花。南园:诗人的别墅,在长安城南少陵原上,故又名少陵野。
【答案】
小岭清陂寂寞中,绿樽岁晚与君同。高标赖有诗人识,绝艳真穷造物工。正喜参差横夜月,又惊零落付春风。老谙世事宁多叹,身自人间一转蓬。译文:
在少陵野的南面,小山、清池都显得十分寂寞冷清。我在岁尾的时候和您一同欣赏梅花。高洁的品格是诗人所赏识的,美丽的花朵是造化的杰作。正高兴间,忽然看见那枝头疏落的梅花映照着弯弯的月亮,又担心它们会被无情的春风吹落,不禁感慨万分。自己虽然历经世事沧桑,但依然免不了感叹人生。赏析:
全诗以写景起笔,首句先点明了观察的场所和时间——少陵野南园,这是诗人的别墅,也是他晚年隐居之所。第二句紧承首句,从空间着笔,点出诗人此时此地观赏的对象——梅花。“寂寞”二字,既表明了环境的静谧,也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落寞之感;“岁晚”二字,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又表明了诗人对时光易逝而感到的惋惜之情。第三句紧承前二句,由“寂寞”转向“高标”,由“岁晚”转向“绝艳”。这一转折,既表明了诗人对梅花的高洁、秀逸品质的赞美,也显示了诗人的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第四句紧承上句,由“高标”转向“绝艳”,由“绝艳”再转向“造物”,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诗人认为高洁的品格正是诗人所崇尚的,而美丽的花朵则是大自然造就的,这就把人与花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怀。第五句紧承上句,由“绝艳”转向“参差”,由“造物”转而“零落”。这一句既照应了前文之“绝艳”,又暗示了后文之“零落”,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此情此景的感受和态度。诗人看到梅花参差地挂在枝头,被月光映照得明暗相间,不禁欣喜不已;然而,他又担心这美好的春光会突然消失,于是又感到惊讶不已。第六句紧承上句,由“喜”转而“惊”,由“零落”再转向“春风”。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又表现了他的惜花之心。最后一句紧承上句,由“惊”转而“叹”,由“春风”再转向“世事”。这一句既照应了上文之“世事”,又表明了诗人对此情此景的感慨之情。诗人一生坎坷曲折,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矢志不移。然而,他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化作了一缕轻烟。因此,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他不禁发出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