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笑相如赋上林,肯为子政铸黄金。
心光自发谁能障,踵息无声不厌深。
摇齿复牢堪决肉,枯颅再茁已胜簪。
老松涧底虽终弃,霜雪元知不解侵。
注释:
- 纵笔四首:指杜甫的《奉和贾侍中咏怀古迹》中的“纵笔题诗四首”。
- 相如赋上林:汉司马相如曾为武帝撰写了《子虚赋》、《上林赋》等作品,用以描绘天子的苑囿。
- 肯为子政铸黄金:西汉人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被封为博望侯,他的子孙世代担任郎官,所以有“子为金吾将”的说法。而东汉的傅燮则被诬陷谋反而被杀,其子孙被流放至交趾(今越南北部一带)。所以杜甫说“肯为子政铸黄金”,意谓他们后代遭受如此残酷的命运。
- 心光自:心中的光明。
- 踵息:形容呼吸声很小,几乎听不见。
- 摇齿复牢:摇动牙齿,牢固不易脱落。比喻坚贞不屈。
- 枯颅再茁:枯萎的头颅又重新生长,比喻生命力旺盛。
- 老松涧底:指晋代的隐士葛洪曾在山涧边隐居多年,他常坐在松下读经,后人称之为“高士”、“高人”,所以称他为“老松”。
- 霜雪元知不解侵:知道霜雪是不会侵犯的。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奉和贾侍中咏怀古迹》中的第四首。全诗以咏史为主题,通过描写古人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首句“纵笔四首”,指的是杜甫在这首诗中倾泻自己的感情与思想,用诗歌的形式抒发对古人的崇敬之情。接着“常笑相如赋上林”,借用汉代司马相如的故事,来比喻那些才华横溢、却遭遇不幸的人。最后一句则是对那些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人的赞扬,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歌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历史英雄们的怀念之情。同时,诗歌中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