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垫林宗一角巾,萧条村路并烟津。
四朝遇主终身困,八世为儒举族贫。
行摘残蔬循废圃,卧闻饥雀噪空囷。
封胡羯末皆佳甚,剩喜团栾一笑新。
【注释】
①七侄:指诗人的侄子。②长句:即诗篇,这里指《过村访旧》一诗。③雨垫林宗一角巾:雨垫,用布做的头巾。④萧条:荒凉。⑤并烟津:并、连。津,渡口。⑥四朝:历事四方,为君分忧。⑦八世:指八代为官。⑧残蔬:残败的蔬菜。⑨废圃:废弃不用的园圃。⑩空囷(qūn):空荡无物的粮仓。⑪封胡羯末:指晋室被胡人石勒所杀之事。⑫团栾(yuán):团圆、团聚。⑬佳甚:很好。⑭剩喜:余喜。⑮新:喜悦之意。
【译文】
雨天披着布做的头巾,村路萧条,与烟雾相连。
历事四方,为君分忧却终生困顿;
家族八代都是做官,却家贫如洗。
去摘残落的野菜,走遍荒芜的园圃;
卧听饥雀噪叫,空荡荡的谷仓里只有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
羯末被石勒杀死,天下大乱,但我家仍很和睦,余喜团圆。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期写的。杜甫有兄弟五人,其中堂兄弟四人,排行第三的是杜嗣业,排行第五的是杜位,排行第七的是杜鸿渐。杜甫的侄子七叔名“鹤”字“升”,“升”字也出现在诗题中。《过村访旧》是杜甫晚年流寓梓州时所作。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穷愁潦倒,他写诗多感慨身世,悲愤不平,而本诗则抒发了与家人重聚的喜悦之情。
全诗以“偶得长句”为线索,前四句描写诗人到村中访问老友的情景。“雨垫林宗一角巾”,写自己头上顶着斗篷,脚上穿着布鞋,身穿一件破旧的蓑衣,冒雨前往拜访。“萧条村路并烟津”,写自己来到村外,只见一条荒凉破败的小路上弥漫着烟雾,显得非常凄凉。“四朝遇主终身困,八世为儒举族贫”,写自己在历仕四方期间,虽然为国君效力,但却长期处在困境之中;家族中共有八代人都担任官职,但是家中却是贫困不堪。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写出了自己坎坷的命运和家族的贫穷。“行摘残蔬循废圃,卧闻饥雀噪空囷”,写自己去到村中的废园寻找食物,只见园内的蔬菜都已被吃光了,只剩下一些残败的蔬菜。同时,还听到饿雀在空荡荡的谷仓里鸣叫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村庄的荒凉景象和自己的窘迫生活。“封胡羯末皆佳甚,剩喜团栾一笑新”,写自己看到胡人的石勒已经被杀了,天下安定了下来,心中感到非常高兴。同时,还看到家人团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不禁感叹道:“真是余喜团圆啊!”整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亲人团聚的喜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