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自无闲况有忙,远坊兀兀送年光。
太空不碍云舒卷,高枕宁论梦短长。
山破霁烟千万叠,鸟横潮浦两三行。
年来自笑诗情减,愁绝奚奴古锦囊。
江亭晚思
本自无闲况有忙,远坊兀兀送年光。
太空不碍云舒卷,高枕宁论梦短长。
山破霁烟千万叠,鸟横潮浦两三行。
年来自笑诗情减,愁绝奚奴古锦囊。
【注释】
- 本自无闲:本来没有什么闲暇的事。闲:闲散。2. 况有忙:更何况自己还有事忙。况:何况。3. 兀兀:忙碌的样子。4. 高枕:指安眠。5. 奚奴:即奚家奴,唐人,善制锦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江亭后写的一组七言律诗组,表现了他晚年闲适的心境。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写物,末联抒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此诗前五首都是写景,最后一首写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第一首写江上景色。诗人在江亭晚坐时,看到“本自无闲况有忙”,想到自己一生奔波忙碌,没有一刻闲暇,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了这组诗。
第二首写自己的感受。诗人说:“远坊兀兀送年光。”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据《晋书》记载,晋惠帝司马皇后病重时,召见太子,太子辞谢不敢应命。皇后说:“汝若应命,吾便死;汝不应命,吾亦死。”太子听了,就应命而受册立。这两句意思是说,远离了朝政中心,闲得无所事事,只能送走时光。
第三首写诗人的心情。诗人说:“太空不碍云舒卷。”这里用一个典故。据《列子·汤问》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人名叫庄子者,他家贫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他决定去当漆园吏,管理园林。有人劝他说:“你这样穷困潦倒,到漆园做一个小小的官,恐怕不够吧?”庄子说:“天与地为邻,日月以行,参辰以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然之理也。今子独遗余处众人之间,而托于无所成之地,何也?而今子独有天之形而无人之道,故足乎待也。不然,夫贵者,岂必贱之所能敻哉!”庄子在这里讲的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一体的,所以宇宙万物都运行自如,毫无阻碍。这里诗人借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自己闲适、恬淡的心情。
第四首写诗人的生活情趣。诗人说:“高枕宁论梦短长。”这里用一个典故。《晋书·王衍传》载,西晋时期,尚书仆射纪瞻和大将军王敦共谈天下大事。当时王敦想谋反而未遂,因此两人谈论天下时特别谨慎。后来有人评论说:“王、纪共叙世事,其于应变,足以消摇百端,犹高枕而微行耳。使二公更居其位,则四海鼎沸矣。”王衍听到后说:“纪太元(瞻)可谓入理,吾不能过”;而王戎说:“我方乱头赤脚,已自过之。”王衍说:“太元固示入理,而卿乃尔,何邪?”王戎说:“意在万里之外,而守在于须臾之时。”这就是“高枕”的意思。诗人说自己虽然身居高位而心怀天下,但并不去管那些小事,只要安心睡一觉,什么梦长短都不必管了。这里诗人说自己心无杂念,超然物外,安然度日。
第五首写自己的生活态度。诗人说:“山破霁烟千万叠,鸟横潮浦两三行。”这里用一个典故。《太平寰宇记》,福州福清县东南有一座山名罗峰,山上有洞叫龙潭洞,洞中石壁有一幅图画,画着一只巨大的海蚌。海蚌张开时,海水涌入其中,汹涌澎湃。海蚌合拢时,海水又从缝隙中流出。海蚌在合闭的过程中,海水不断冲击它,使它发出巨大的声响。这里诗人用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的闲适生活。诗人说:“年来自笑诗情减,愁绝奚奴古锦囊。”这里用一个典故。《隋书·文学传》载,隋炀帝曾派虞世基出使突厥。他回来后对炀帝说:“胡地多风沙,冬天刮大风的时候,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人的眼睛都被吹进了沙子里。我们那里的人把这种大风叫作‘簸尘’。”炀帝说:“好个‘簸尘’啊!”这里诗人说自从退休归隐以来已经很长时间了,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写诗了,现在连写诗的心情都没有了。他自嘲说“愁绝奚奴古锦囊”。奚奴就是奚家奴。唐代的奚家奴善于制锦囊,他做的锦囊非常漂亮精致。这里的“奚奴”指的是他的锦囊。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有三方面:一是构思精巧别致,意境清新脱俗;二是用典灵活自然,不露痕迹;三是语言优美流畅,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