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悠悠双鲤鱼,眼明初拆入关书。
残年已觉身如客,一念还成泪溅裾。
春近预忧归梦短,潮回莫遣寄声疏。
何时可弃微官缚,五亩荒畦共荷锄。
【译文】
江水悠悠,双鲤鱼游动,眼明初拆关书。
残年已觉身如客,一念还成泪溅裾。
春近预忧归梦短,潮回莫遣寄声疏。
何时可弃微官缚,五亩荒畦共荷锄。
注释:
- 得子:得到儿子的书信(指《与子虡书》)。
- 临安舟中:在临安乘坐小船。 书因寄:书信因此而寄出。
- 江水悠悠:江水流动不息。
- 双鲤鱼:比喻儿子的信,因为信里说儿子像两只鲤鱼一样游动。
- 眼明初拆:眼睛明亮地拆开了来信。
- 关书:古代称皇帝颁发的文书为“关书”。
- 残年:年老。
- 身如客:如同客人一般。
- 一念:一瞬之间。
- 泪溅裾:《晋书·王献之传》载:王献之为会稽内史,有位姓周的妇人经常来拜访他,献之不礼遇她,她就写了一封信给王献之,信中说:“君虽体佳,犹似病狂;君虽雅健,犹为多事。”后来,周夫人果然死了。王献之看了这封信,非常悲伤流泪,沾湿了衣裳。所以“一念还成泪溅裾”即表示自己思念之情深重,以至于泪水滴落在衣裳上。
- 春近预忧:春天即将来临,我预先感到忧愁。
- 归梦短:回家的梦很短,不能实现。
- 潮回莫遣寄声疏:不要派人送信,因为潮水已经涨起来了,书信可能被冲走了。
- 微官:小官。缚:束缚。
- 五亩荒畦:五亩荒废的土地。共:一起。荷锄:扛着锄头。这里代指耕作,意思是耕种田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儿子王銗的信。信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对前途的担忧、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当前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