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鲚堆盘粔籹香,山家节物亦穷忙。
桑间葚紫蚕齐老,水面秧青麦半黄。
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
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建的《残春二首》之一。下面是对每句话的逐句释义:
江鲚堆盘 粔籹香 —— 指江边捕捞上来的鲜鱼被摆放成了一道道盘,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山家节物亦穷忙 穷忙 —— 山里的人家也因为节令的到来而忙碌起来,这里指的是春天农事繁忙的场景。
桑间葚紫蚕齐老 葚紫 —— 桑田里成熟的桑葚呈现出紫色,蚕儿也都老了。
水面秧青麦半黄 秧青 —— 水田里的秧苗呈现出青色,而麦子已经长到一半黄了。
语燕似催春事去 语燕 —— 燕子在说话,好像在催促春天即将过去。
游丝不似客愁长 游丝 —— 形容细丝般轻柔的春风似乎不像客人的乡愁那样漫长。
乡村年少那知此 乡村年少 —— 指那些乡村中的少年们,他们不知道这些景象和感受。
处处喧呼蹴鞠场 喧呼 —— 处处都是热闹非凡的踢球声,蹴鞠是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这里指踢球比赛。
译文(注:以下为个人理解和翻译,可能与原意有所出入):
江边的鱼儿堆积成盘中美味,山中人家也开始忙碌迎接春天的到来。
桑田里桑葚成熟,蚕儿都已老去,水面上的秧苗翠绿,小麦已过半黄时节。
燕子在交谈,仿佛在催促着春天的离去;而春风如同游丝一般,并不似客人们的乡愁那般悠长。
乡村的少年们对此却毫无所知,四处都能听到热闹的踢球比赛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山野之间和江河之畔的不同景色。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刻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比不同场景下人们的反应和感受,展现了农村与城市、乡村与繁华都市之间的差异。同时,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韵味,体现了王建诗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