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望横斜映水亭,暮看飘洒湿帘旌。
不嫌平野苍茫色,实厌空阶点滴声。
上策莫如常熟睡,少安毋躁会当晴。
且将穑事传童稚,未插秧时正好耕。
诗句注释与赏析
- 译文:
- 晓望:清晨观看。雨斜映水亭,暮看飘洒湿帘旌,不嫌平野苍茫色,实厌空阶点滴声。
- 上策:最佳策略。莫如常熟睡,少安毋躁会当晴。且将穑事传童稚,未插秧时正好耕。
- 逐句释义:
- 晓望横斜映水亭,暮看飘洒湿帘旌: 此句描绘的是早晨和傍晚的景色。“晓望”指的是在早晨观看雨景,而 “横斜”则形象地描述了雨滴斜斜地照射在水亭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朦胧的氛围。“暮看飘洒湿帘旌”则是指到了傍晚时分,雨点落在帘子上,使得原本就昏暗的房间显得更加潮湿,增添了几分凄清之感。
- 不嫌平野苍茫色,实厌空阶点滴声: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喜爱。尽管他并不嫌弃平野上那一片苍茫的颜色,但他更不喜欢那种空荡荡的台阶上,雨水滴答作响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 上策莫如常熟睡,少安毋躁会当晴: 这里的“上策”指的是最佳的解决方法或策略。诗人认为,最好的策略就是像孩子一样保持睡眠,不要急躁。而“少安毋躁”则是告诫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最后一句“会当晴”则是一种乐观的期盼,相信不久后天空就会放晴。
- 且将穑事传童稚,未插秧时正好耕: 这里的“穑事”指的是农事活动,而“传童稚”则是指将这一重要的任务传授给孩子们。诗人认为,在孩子们尚未插秧的时候,正是他们学习耕作的最佳时机,也是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时期。
-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天的景象,并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