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终日饱还嬉,常拾儿童竹马骑。
食为齿摇艰咀嚼,冠因发少易倾攲。
乌乌歌罢人谁问,咄咄书成自不知。
堪笑残生似蒲柳,秋风未到已先衰。

老叹

老翁终日饱还嬉,常拾儿童竹马骑。

食为齿摇艰咀嚼,冠因发少易倾攲。

乌乌歌罢人谁问,咄咄书成自不知。

堪笑残生似蒲柳,秋风未到已先衰。

【注释】

  1. 老叹:即“老叹老”,指年老而无所作为。
  2. 老翁:指老年人。
  3. 终日饱还嬉:意思是整天吃得饱饱的还在嬉戏。
  4. 常拾儿童竹马骑:意思是经常捡拾着儿童的竹马来骑。
  5. 食为齿摇艰咀嚼:意思是食物吃多了牙齿摇动得厉害,吃东西困难。
  6. 冠因发少易倾攲:意思是因为头发稀疏,帽子容易歪斜。
  7. 乌乌:形容歌声嘹亮。
  8. 书成:指写诗或作文章。
  9. 蒲柳:泛指草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晚年的感慨和无奈。
    第一首:“老翁终日饱还嬉,常拾儿童竹马骑。”诗人用“老翁”这个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自己的晚年生活状态,整日吃饱喝足还在嬉戏玩耍,与孩子们一同追逐打闹。这里的“竹马”指的是儿童们用来娱乐的玩具,诗人通过这个细节描绘出了自己与孩子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终日饱还嬉”也暗示了诗人在老年时期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没有陷入消沉和孤独之中。
    第二首:“食为齿摇艰咀嚼,冠因发少易倾攲。”这里,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年老体衰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物变得难以咀嚼,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进食,而头发稀疏导致帽子难以戴正也成了常态。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无奈和悲哀,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衰老的自然规律。
    第三首:“乌乌歌罢人谁问,咄咄书成自不知。”诗人在歌唱完歌曲后无人问津,而当自己完成了一篇诗文却无人理解。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他虽然有才华和作品,但却没有找到欣赏和认可他的人。这种境遇让诗人感到困惑和失落,甚至有些愤怒和不平。
    第四首:“堪笑残生似蒲柳,秋风未到已先衰。”最后,诗人以“堪笑”一词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嘲讽。他认为自己的一生就像秋天即将降临时就已经凋零的芦苇和柳树一样,过早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流逝和衰老的痛苦。这种感受让诗人感到悲凉和绝望,但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老翁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感慨和无奈。同时,它也揭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衰老和死亡的现实,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