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垂首北窗前,皎皎宁当逐物迁。
道有废兴何与我,心无愧怍始知天。
昔尝西戍八千里,今复东归三十年。
死去虽无勋业事,九原犹可见先贤。

一编

一编垂首北窗前,皎皎宁当逐物迁。

道有废兴何与我,心无愧怍始知天。

昔尝西戍八千里,今复东归三十年。

死去虽无勋业事,九原犹可见先贤。}

诗作赏析

诗句解析

  • “一编”: 这里指代诗人的手稿或作品集。”一编”在这里暗示了其重要性和独特性。
  • “垂首北窗前”: 诗人低头沉思,面朝北方窗户,表现出一种沉静、孤独的情感状态。
  • “皎皎宁当逐物迁”: “皎皎清辉”形容月亮皎洁明亮,而“宁当逐物迁”表达出诗人对世俗追逐的超然态度,认为明月的永恒不变胜过世间的变迁。
  • “道有废兴何与我”: 诗人感叹世事多变,但个人是否受到影响似乎并不重要。这里的“何与我”表达了一种超脱感,仿佛与世界的变化无关。
  • “心无愧怍始知天”: 诗人认为自己如果内心没有愧疚就不会知道真正的天道。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以及对于真理的不懈探索。
  • “昔尝西戍八千里”: 回忆过去曾远赴边疆戍守八千里,这里象征着冒险和奉献,体现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 “今复东归三十年”: 如今又回到故乡,经历了三十年的变迁。这里既有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回归故土的满足。
  • “死去虽无勋业事”: 即使死后,也不会留下显赫的功业,强调了生前的清白和正直比身后的名声更为重要。
  • “九原犹可见先贤”: 即使死后,也能在九泉之下看到先贤们的事迹,表现了诗人对前辈的敬仰以及对永恒的追求。

情感与寓意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外在的景物,抒发了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认知。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折射出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触及了人性的本质和生命的真谛。

结论

《一编》不仅是一首抒情诗,更像是一幅充满哲思的画卷。它通过诗人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变迁、个人的坚持以及宇宙的广阔。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