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舍晨鸡复暝鸦,暮年别自是生涯。
贪眠久已遗人事,对酒犹能惜物华。
出有儿孙持几杖,归从邻曲话桑麻。
日长亦莫憎春困,小灶何妨自煮茶。
【注释】
茅舍:草屋。暝鸦:黄昏的乌鸦。贪眠:贪图睡眠,这里指懒惰。物华:美好的事物。出有儿孙持几杖;出门时,儿子、孙子拿竹杖扶着我。归从邻曲话桑麻:回家后,邻居们谈论着庄稼的事。桑麻:泛指农事。日长亦莫憎春困:太阳升得高了,我也不要恨春天的困倦。小灶何妨自煮茶:小小的火灶,不妨自己烹煮一杯茶。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四年(西元一〇七九年)二月。作者当时因上书为范缜辩护而触怒神宗,被贬到岭南(今广东一带)。在赴贬地途中,途经常州,与友人相会,写下这首诗。
“茅舍晨鸡复暝鸦”二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清晨鸡鸣,黄昏乌鸦,这是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暮年”,指晚年。诗人在这里以“生涯”二字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生活。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诗人用“晨鸡复暝鸦”来比喻自己的晚年生活,表达了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种无奈和叹息。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贪眠久已遗人事”三句,写诗人在晚年生活中的心态。他认为,既然已经到了暮年,就应该放下世俗的名利,过一种清静的生活。他贪恋睡眠,已经忘却了世间的纷繁世事;面对美酒,他还能够珍惜其中的美好;出门时,他有儿子、孙子搀扶;回到家中,邻里们还在谈论着农事。这些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淡泊和超脱。
“出有儿孙持几杖”一句,写诗人在晚年生活中的孤独感。虽然有儿孙相伴,但他们只是拿着竹杖,没有自己的生活。这说明诗人在晚年生活中仍然感到孤独和无助。而“归从邻曲话桑麻”一句,则表现了他与邻居们的亲近关系。他们在一起谈论着庄稼的事,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这种亲密的交流方式,让诗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日长亦莫憎春困”一句,写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已经不再年轻和充满活力了。然而,他却并不怨恨春天带来的困倦,反而觉得这是一种难得的悠闲时光。这说明他已经看透了人生的真谛,不再为功名利禄而烦恼。而“小灶何妨自煮茶”一句,则是他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肯定和追求。在简陋的小屋中,他可以自烹自饮,享受一份宁静和自在。这种生活方式既符合他的性情,也符合他的追求。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晚年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朴实,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