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纵横夜彻明,须臾更觉势如倾。
出门已绝近村路,对面不闻高语声。
衔舳江关多蜀估,宿师淮浦饱吴粳。
老民愿忍须臾死,传檄方闻下百城。

注释:

五月二十一日,风雨交加,大雨倾盆而下,夜晚直到天明,雨势依然猛烈,令人畏惧。

出门一看,只见道路泥泞难行,几乎与近村隔绝了。对面也听不见人们高呼的声音(指传令、征兵的号角声)。

船上载着四川货物的商人多,淮浦地区驻扎军队的士兵饱食着吴地的粳米。

老百姓愿意忍受短暂的苦难,只希望朝廷下诏,命令各路大军分头攻下各地。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记录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亲身经历的战争场面。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风雨夜至,后两句写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愿望。

“五月二十一日风雨大作”开门见山,点明了时令和天气,为下文战事做了铺垫。

“风雨纵横夜彻明,须臾更觉势如倾。”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将风雨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同时,“须臾更觉势如倾”这句话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出门已绝近村路,对面不闻高语声。”这句诗描写了战乱时期人们出行的困难和危险,以及战争中人们的无奈和悲哀。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近村路的畅通和对面高语声的消失,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衔舳江关多蜀估,宿师淮浦饱吴粳。”这句诗描绘了战争中士兵们的生活状况和收获情况。诗人通过对比蜀估(指蜀地商人)和吴粳(指吴地粮食),表现了战争给人们生产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士兵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老民愿忍须臾死,传檄方闻下百城。”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在这里,“忍须臾死”指的是人们为了保全生命而忍受痛苦的决心和勇气,而“传檄方闻下百城”则是指朝廷发布诏书,号召各军共同抗击叛军的消息已经传到各个城池。这两句话既展现了人们在战争时期的顽强精神,又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