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阅世苦匆匆,又见流年入鬓蓬。
山径湿萤黏露草,井床病叶霣秋风。
邻翁每共藜羹味,稚子能终汗简功。
造物于人元不薄,未须抵掌叹囊空。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核诗句的内容,情感,手法技巧以及语言。答题时先指出此句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阐述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点明表达的情感。一般用3个词概括手法、情感和表达效果。

“又见流年入鬓蓬”,意思是岁月不饶人,转眼间就进入老年了,“鬓”即两鬓,借代人的双鬓。这里以“鬓”为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人生易老。

“山径湿萤黏露草,井床病叶落秋风”,写自己所见。这两句中有两个动词:粘;落。这两个动词都带有动作的结果,所以它们后面接的字都是结果状语,说明动作的结果,“黏”“落”写出了萤火虫与露水草接触,树叶与秋风接触,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邻翁每共藜羹味,稚子能终汗简功”,写邻居们的生活。这里写了一个细节,“每”字写出了邻居们常常一起吃饭的情形,“能终”写出了他们的孩子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邻里和睦相处、安贫乐道的淳朴风俗的赞美之情。

“造物于人元不薄,未须抵掌叹囊空”,意思是上天对人并没有不厚待,不必感叹自己的贫穷。这里用了一个反问的设问句,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无奈却又不甘屈服的复杂心情。

【答案】

译文:

我老了之后看尽世间事,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已到了老年。

山路边萤火虫在湿漉漉的草丛中闪烁,井台上枯黄的树叶被秋风吹得四处飘零。

邻居们常在一起吃些清苦的食物,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

上天对人并没有不厚待,不必感叹自己的贫穷。

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所作。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写的是初秋时节,作者看到落叶纷飞的景色而引发的感慨:时光飞逝,白发渐生,不禁悲从中来;然而,他并不因贫困而气馁,相反,他却看到了希望和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