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残日入疏篱,变化相乘乃尔奇。
千嶂暮云收尽后,一年秋暑洗空时。
如山酒券不相贷,隔巷衣砧如许悲。
剩欲出门纾滞思,交亲零落与谁期。

《晚晴》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一幅雨后初晴的山野图,抒发了作者的闲适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译文:
雨过天晴,残阳斜射进疏篱,万物变化相互制约,形成奇特的景象。千座山峰上的暮云消散,秋天的暑气也随着消散。如同山一般的酒券无法借出,隔着巷子的衣砧传来阵阵悲鸣。想要出门散散心,但朋友零落不知该与谁相聚。

注释:

  • 雨馀(雨水之后)残日入疏篱:雨后余晖映照在稀疏的竹篱上。残日指夕阳,疏篱指稀疏的竹篱笆。
  • 变化相乘乃尔奇:万物之间相互制约、影响,形成奇特的景象。变化相乘指的是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千嶂暮云收尽后:形容群山之中的暮云逐渐消散。嶂是指山峰。
  • 一年秋暑洗空时:一年的炎热暑气也随之消散。
  • 如山酒券不相贷:好像山峰一般高不可攀的酒券也无法借出。如山比喻酒券的高不可攀。
  • 隔巷衣砧如许悲:隔着小巷传来阵阵衣缝声般的悲伤。这里用“衣砧”象征人们的哀怨和悲伤。
  • 剩欲出门纾滞思:勉强想出去散散步,缓解一下心中的忧愁。
  • 交亲零落与谁期:朋友一个都不剩下,不知道还应该期待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与人情世态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诗中通过对雨后初晴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友情的怀念。同时,诗中的景物变化和人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