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尽腰围白尽头,悲蛩声里落梧秋。
短檠且慰经年别,裋褐犹怀卒岁忧。
天地无私嗟独困,风霜有信又残秋。
顽躯安得常强健,更倚东吴寺寺楼。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联:瘦尽腰围白尽头,悲蛩声里落梧秋。

  • 瘦尽腰围白尽头:“腰围”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位。“瘦尽”表明了身体极度消瘦的状态。而“白尽头”可能是对某种颜色的描述,如白色,或者是形容消瘦到了极致。整体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因长期受苦或疾病而导致的身体消瘦到极点。
  • “悲蛩声里落梧秋”:‘蛩’是一种昆虫,常在秋天出现。它发出的声音常常被用来象征悲伤或寂寞。而“落梧秋”则描绘了秋季的景象,梧桐树叶落下,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里,诗人通过声音和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次联:短檠且慰经年别,裋褐犹怀卒岁忧。

  • 短檠且慰经年别:“短檠”是古代的一种灯具,较短的灯台。这里可能是指夜晚使用的油灯,用以照明。“且慰经年别”中的“经年”指经过长时间的分离或者等待,“且慰”表示暂时安慰或缓解。诗人通过使用短檠来照亮黑夜,以此来短暂地安慰自己长时间分离的痛苦。
  • “裋褐犹怀卒岁忧”中的“裋褐”是指粗布衣物,通常用来描述贫苦的生活状态。“卒岁忧”指的是一年中的忧愁或困难。诗人穿着朴素的衣物,仍然怀念过去的困苦岁月。

第三联:天地无私嗟独困,风霜有信又残秋。

  • 天地无私嗟独困:“天地”通常代表着自然的法则和秩序。“无私”意味着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的敬畏以及对不公平现象的感慨。
  • “风霜有信又残秋”:风霜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有固定的节奏和规律。“有信”强调了这种规律性的存在。而“残秋”则是秋天即将结束的象征。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不可避免。

尾联:顽躯安得常强健,更倚东吴寺寺楼。

  • 顽躯安得常强健:这里的“顽躯”可能意味着自己的身体,或者是形容人的意志坚强不易屈服。“安得”表达了一种渴望或疑问,即如何才能保持健康或坚强。
  • “更倚东吴寺寺楼”:东吴指的是东吴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寺寺楼”可能是指某个寺庙中的楼阁,也可能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坚韧的意志,并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总结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仍不失坚韧和希望的精神面貌。通过对比和对照,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哀愁和孤独,还展示了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态度。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交织,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