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住稳胜华屋,芋糁味甘如大烹。
静观万事付一默,扫空白发非黄精。
丈人祠西鹤传信,小姑山前鼍报更。
兴阑却挥短棹去,晓渡清伊听玉笙。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华屋:指富丽堂皇的宫殿或房屋。芋糁(yuè sān):以芋头煮成的食品,即芋泥。黄精:一种草药。丈人祠:指祭祀丈夫之庙。小姑山:《太平寰宇记》载:“小姑山在台州府城西北七十里。”此处泛指山名。清伊:清凉的江水。玉笙:用玉石制作的乐器,这里指吹玉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浙江桐庐县后坞时写的一组七绝。诗中表现了诗人退居林下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人生、世事、官场、名利、富贵、荣华、富贵等种种烦恼事的超然态度,以及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生活的志趣和愿望。全诗风格朴素自然,意境深远,语言清新隽永。

第一首诗,诗人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胜”字概括了隐居生活胜过繁华富贵的特点。开头两句写自己住在茅檐,比居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或豪华的房舍好得多。第三句又以“味”来比喻“胜”,说明生活在简陋之中,却能享受到甘甜的芋泥。第四句写自己静观万事,一切置之度外,任其自然发展;最后一句说头发虽已变白,但并不感到衰老。这四句诗,既写出了隐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表达了诗人恬静淡泊的心态。

第二首诗,写诗人隐居山林,与世隔绝,过着宁静的生活,不再为世俗烦扰所动。前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环境:他居住在小姑山前的山丘上,那里有一座祭祀丈夫的祠堂。祠堂旁,一只鹤飞来传信,告诉人们这里有一位贤德的人。三、四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幽雅宁静:诗人坐在山间小屋内,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把世间的一切都抛在脑后,只求过一种清闲无事的生活而已。这几句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幽雅宁静的画面,感受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五、六两句写诗人在山中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不思功名利禄,也不追求荣华富贵。最后两句则点出了隐居的目的和意义:诗人之所以隐居深山,是为了过一种清静悠闲的生活;而当一切尘世的烦恼都已过去之时,他便能听到美妙的玉笙之声了。

诗人写自己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开头两句以“静观万事付一默,扫空白发非黄精”来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两句诗,既有哲理性,又有抒情成分。诗人认为,既然一切都已看破红尘,何必再去追求什么名利地位呢?因此,诗人选择了一条清净寡欲的人生道路。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山中度过一天以后,乘船离去的情景。这两句诗,一方面写出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追求清静寡欲、淡泊名利的人生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