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褐萧萧一幅巾,明时乞与水云身。
平生不售屠龙技,投老真为种菜人。
釜粥芬香饷邻父,阑猪丰腯祭家神。
联翩节物惊人眼,傩鼓停挝又见春。

【注释】

短褐:粗布衣服。萧萧:风吹动的样子。一幅巾:一顶方巾。明时:指清明时节,也是农闲时节。屠龙技:屠龙者,战国时人赵简子曾梦到一条龙钻进他的衣领而吞食了他。后来,他杀了龙,但龙的头和身子已经分家了。比喻高超的本领得不到施展。联翩(piān):形容连续不断。节物:春联。傩鼓:古代驱逐疫鬼、招福纳祥的一种仪式音乐,用鼓乐驱邪避疫。

【译文】

短褐衣衫萧萧地披着,一顶方形的毛巾包着头,在清明时节,我乞求像水与云一般自由自在地生活。

平生未能施展出我的本领,到老来才真像个种菜的人。

锅粥香喷喷地供应邻居的父亲吃,杀猪后肥壮的肉块供祭祀神灵享用。

连绵不断的春节风俗活动使人眼花缭乱,等到停锣鼓声中迎来了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和二年(公元945年)清明时节所作,当时诗人正在家乡闲居。此诗写清明时节的风俗活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首两句写自己清贫的境况,“短褐”指粗布衣服,“一幅巾”即一顶方巾,都是平民百姓之常服,表现了诗人生活的朴素。“明时”,指清明时节,也是农闲时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辛酸。

“平生不售屠龙技”,意思是一生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像屠户一样,只能卖肉;“投老真为种菜人”,则是说年老之后只能种菜,这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叹。

三、四两句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解释和升华,“釜粥芬香饷邻父”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阑猪丰腯祭家神”则是对家人进行祭祀的情景。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最后两句“联翩节物惊人眼,傩鼓停挝又见春”,则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升华。这里的“节物”指的是春天的各种节日习俗,如挂春联、贴门神等,它们让整个村庄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而“傩鼓停挝又见春”则是指当锣鼓停止敲打之时,也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