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收霁色满川原,独曳枯藤出里门。
陌上微风摇稗穟,沟中残水出篱根。
系牲庙柱悲刀几,酾酒村场满盎盆。
兴尽还家殊不远,渔灯绩火闹黄昏。
【注释】
霁:雨后天晴,天气放睛。
曳:拖着。
稗穟:稻芒草,这里指稻谷。
系牲:祭祀时拴系牲畜。
酾酒:把酒从瓮里倾出。
兴尽:兴致已尽。
【赏析】
这是一首纪事诗。写诗人在神祠的酒坊中饮酒,直到天色放晴才归家。全诗语言平易通俗,但意境优美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雨收霁色满川原”,描写的是日落时分雨过天晴的情景。雨后天晴,阳光照射,雨气一扫而空,天空显得更加明亮了。“独曳枯藤出里门”。一个“曳”字,将诗人独自行走在村外小路上的情形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颔联“陌上微风摇稗穟,沟中残水出篱根”。这一句是写田间景致。“微风摇稗穟”,描写的是田野上的风吹拂着稻田,摇曳生姿。“沟中残水出篱根”,描写的是沟渠里的水流到篱笆旁边,流出来又回到沟里去了。这一对偶句,写得十分生动。
颈联“系牲庙柱悲刀几,酾酒村场满盎盆”。这两句写祭祀的场景。祭祀是一种传统的礼仪活动。“系牲”是指牵来牛马之类祭品。“酾酒”是指斟满了酒的酒杯。“系牲庙柱”和“酾酒村场”都是古代祭祀时常见的场景。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场景作衬托,突出了诗人独自饮宴时的孤独感。
尾联“兴尽还家殊不远,渔灯绩火闹黄昏”。“兴尽还家”表明诗人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无法再继续喝酒,所以回家了。“渔灯绩火”是说渔夫们晚上点起渔火,用来照明捕鱼。“闹黄昏”则是指黄昏时分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诗人在这两句中,既写出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也写出了自己归家后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