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当如塞决河,犀编铁砚未为过。
文难称意古所恨,学不尽才今亦多。
四海交朋常隔阔,一生光景易蹉跎。
耄年尚欲鞭吾后,太息无人为诋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正误。此诗是诗人在登科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认识。全诗以“立志当如塞决河”起头,用“犀编铁砚未为过”作结,中间四句则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诗人的感慨。
【答案】
译文:立下壮志应当像黄河决堤一般勇往直前,用犀牛皮做的笔筒,铁打的书砚都不及你。文思难以如意,古来常为文人所恨,学问没有止境,今天仍有许多才识。四海交游的朋友常常相隔遥远,一生光景易逝,到老时仍想鞭策自己努力向前,叹息无人为我辩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科之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认识。诗中运用比喻手法,把立志做一番事业比作要堵住决堤的大河,突出了立志的坚定。“学不尽才今亦多”是说现在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学而优则仕”,但是仍有大量的学问可学,所以不必自惭形秽。
“四海交朋常隔阔,一生光景易蹉跎”两句,写自己的遭遇和感叹。诗人说自己与朋友相隔遥远(“四海”),自己却虚度年华,容易蹉跎,这是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耄年尚欲鞭吾后,太息无人为诋诃。”最后两句是诗人抒发感慨之词。“耄年”即晚年,这里指老年时期;“鞭吾后”,即鞭策我,犹言督促我。“鞭后”、“太息”二字,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