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山木合,幽处著柴荆。
喧中有静意,水车终日鸣。
【注释】
柴言:即柴桑,陶渊明隐居地。柴桑,东晋末年诗人陶渊明的故里,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西南部。
合(hè):遮蔽;遮盖。
喧(xuān):喧闹,嘈杂。
水车:灌溉用的机械,利用水流的动力使车轮旋转来提水或引水。
鸣:发出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美好景象。首句写柴桑四周山木葱茏,树木蔽日,幽深的柴桑被茂密的林木所掩映。次句写柴桑虽在喧嚣之处,但诗人却能超然物外,自得其乐。“喧中有静意”,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第三句写柴桑的生活环境,诗人用一个“有”字,既表明柴桑虽然处在喧闹的地方,但又有清幽的景致。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感情最集中的表达。诗人以“终日”二字强调水车的运转,写出了水车不停地转动,日夜不息。“鸣”字则写出了水车的声音,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艰苦生活状态的同情和关注之情。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而意境却十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