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宜寒更宜阴,摩挲拄杖过溪寻。
幽香着人索管领,不信如今铁石心。

【译文】

梅花最适宜在寒冷和幽暗的环境中生长,我拄着拐杖走过小溪去欣赏它。

梅花的香气沁人心脾,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用手去捧住。如今我不相信那些说人铁石心肠的人了。

【注释】

摩挲:抚摸,用手指轻轻地按。

拄杖:用木棍、竹杆等撑在地上以助步行。古代的一种行旅用具,多用于老年人或病后体弱者。

过溪:走过溪流。

幽香:指梅花散发出来的香气。

索管领:用手捧取。

信:相信。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的诗。首句写梅花宜在寒中,宜在幽暗处生长;次句写赏梅时拄杖而过溪的情景;三句写梅花的香气使人手之欲颤;末句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并借梅来表现自己坚贞不屈的性格。

“梅花宜寒更宜阴”,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势不凡。梅花素有高洁之誉,古人又往往将它作为孤标傲世的象征。诗人在这里首先指出了梅花的这两个特点——耐寒耐阴,这就为下面进一步描绘梅花的美好形象作了铺垫。“宜寒”说明梅花能在严寒中开放,“宜阴”则表明它更喜欢在幽暗的环境下生长。梅花的这种特性正符合了诗人的审美趣味,也使读者对梅花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同时,这两句诗还透露出诗人赏梅时的心境:面对如此美好的梅花,他感到十分惊喜,甚至于连拄杖都忘却放下了,而是继续沿着溪流前行,去欣赏更加美丽的景色。这种忘情山水之间而心随景移的情趣,充分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愉悦。

诗人转向对梅花的直接描绘:“摩挲拄杖过溪寻。”诗人拄着拐杖,踏着清冷的溪水,寻找那令人陶醉的梅花。这里,诗人的动作细节描写非常生动传神:他先是用手轻轻摩挲着拐杖,然后迈开步子,顺着小溪走去。这些动作描写,将诗人那种悠然自得、优游自在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幽香着人索管领”,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迷人之处。梅花的香气浓郁扑鼻,仿佛能渗透到人的心底,让人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掌,去触摸那飘散在空中的幽雅芬芳。这一细节描写,既展现了梅花的高贵品质,又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动和激动。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点:“不信如今铁石心。”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手法,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自己坚定立场的自我肯定。梅花象征着高洁、坚韧、不屈的品质,而诗人正是凭借这样的品格才赢得了人们的敬仰。然而,面对如此迷人的梅花,他却不禁感叹:“如今我不相信那些说人铁石心肠的人了。”这句话既表现了他对梅花的由衷喜爱,又体现了他对于自己坚定立场的自信与自豪。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咏梅佳作。通过对梅花的细致描绘以及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出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以及自己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