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释:
- 归老:指辞官退休。
- 宁无五亩园:宁可没有五亩大的土地,也不要当官。
- 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来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 灯前:点灯的时候。
- 目力虽非昔:虽然视力不如从前了。
- 犹课蝇头二万言:还像过去那样一天能写二万字。
- 元元:百姓,老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官场生活和平民生活的反思。他认为,既然已经选择了做官,就应该为百姓着想;而作为平民百姓,则应该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首句“归老宁无五亩园”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他宁愿放弃自己的官职,回到平民的生活中去。这里的“五亩园”指的是古代官员所享受的一种特权——在京城中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种花养草,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但诗人却表示自己宁愿不要这份特权,也不愿继续做官。
第二句“读书本意在元元”则是诗人对自己当初选择读书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地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里的“元元”是指百姓,也就是广大劳动人民。
第三句“灯前目力虽非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衰老的身体感到惋惜和无奈。他曾经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但现在却因为年老体衰而视力衰退,无法像以前那样清晰地看到事物。这里的“灯前”指的是晚上点灯的时候,诗人通过灯光来阅读书籍。
末句“犹课蝇头二万言”则是诗人对自己仍然能够坚持读书、勤奋写作的自豪和自信。尽管他已经年老体弱,但他仍然像过去一样,每天能够写出两万字的书籍来。这里的“蝇头”指的是细小的文字,形容书写非常工整。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与平民生活的对比,以及自己与过去自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追求。他认为,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平民生活中,都应该以民为本,为国为民做出贡献。同时,他也强调了自己对于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即使年老体衰,也仍然坚持读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