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风流贺季真,画图仿佛见精神。
迩来祭酒皆巫祝,眼底难逢此辈人。

千载风流贺季真,画图仿佛见精神。

迩来祭酒皆巫祝,眼底难逢此辈人。

注释:千载以来,贺知章(字季真)的风采依然如故;他的画像,仿佛使我见到了他的精神风貌。近来我见到的官员都像是那些祭祀用的巫祝一类的人,而真正有德才的人却难以见到了。

赏析:贺知章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新唐书》本传中称其“少以文词知名”,曾官秘书监,又迁太子宾客,加银青光禄大夫,封越国公。晚年好隐逸,自号“四明狂客”。《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本传中说他“性高洁”、“善谈谐”、“能为诗工书”、“多引古人以为比”,尤其擅长书法,“草隶特妙”。他的诗以绝句成就最高,与王维并称“王孟”。

此诗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当时李白正在长安供奉翰林。张几仲即张谓,曾任礼部员外郎、侍读学士,与李邕交厚,常与李白唱和。张谓画有一幅贺知章的画像,李白看了很赞赏,便写了两首题画诗。第一首写贺老的风度和神采,第二首则写自己所见所闻的今昔异变。

“千载风流”,是说贺知章的风采千年流传,“风流”指他的才华和风范。“贺老”是对他的尊称。贺知章在唐代享有极高的声望,被人们称为“咏怀仙伯”。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已脍炙人口,后来更是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第二首前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诗人在看到张几仲所藏贺老画像时,仿佛看到了贺老的神韵和精神。贺老的风骨和气质已经超越了世俗,成为了永恒的象征。这种感受使诗人深感震撼,也使他对贺老更加敬佩。

第三句则从眼前的景象联想到了历史。如今的社会风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所谓的祭祀用巫祝之类的人物占据了大部分的职位。这些人往往只是一些表面文章,缺乏真正的才能和品质。这样的社会风气让诗人感到很担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贺老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贺老的风采和魅力,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