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
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
注释:
身闲:指自己清闲无事。剩觉:格外感到。溪山:山水,借指大自然。日月长:比喻时间过得很慢。苍生:百姓。苏息:安宁,休息。忧公:担心朱元晦(元晦是朱熹的字)会因自己的去世而忧愁。遂与世相忘:就和世间的人断绝了关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朱元晦(朱熹)在武夷精舍所题的诗。朱熹曾于武夷山结庐而居,自号武夷山人,故称其居为“精舍”。此诗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朱元晦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
首句“身闲”表明作者已经摆脱俗事纷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剩觉”更是突出了作者的超脱和豁达。接下来两句“心静尤知日月长”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画面。这里的“日月长”并非实指时间的长短,而是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通过对比“心静”与“日月长”的状态,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只有心境清净,才能真正体会到时间的长久。最后一句“忧公遂与世相忘”,则是对朋友的深深祝愿。诗人希望自己的逝去不会给朋友带来忧虑,而是能够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朱元晦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