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本自乐衡门,水旱那知不自存。
圣主忧勤常旰食,烦公一一报曾孙。
【注释】
齐民:古代对百姓的称呼。本自:本来就。乐:喜欢,安于。衡门:横木为门,简陋的门。
圣主:指明君、贤明的君主。忧勤:忧虑勤苦。旰食:日食,指天晚才吃饭。烦公:麻烦你。一一:逐一,逐个。
报曾孙:告诉子孙。报:报告,告知。曾孙:祖父的儿子,孙子。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任福建安抚使时。朱熹(1130-1200)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与陆九渊同为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世称朱陆。朱元晦,即朱熹,字元晦;武夷精舍,在建阳,是朱元晦所建。此诗是诗人寄给朱元晦的,故题“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
首句“齐民本自乐衡门”,意思是说百姓本来安居乐业,过着平静的生活。这一句是全诗的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安宁的羡慕。
次句“水旱那知不自存”,意思是说农民们不知道什么是水灾和旱灾,他们总是能自己生存下去。这是对人民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农民的尊重。
第三句“圣主忧勤常旰食”,意思是说明君忧虑勤劳,常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这句诗赞美了明君的勤政爱民,也表现了诗人对明君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烦公一一报曾孙”,意思是说请朱元晦代我向子孙们转达我对他们的关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后代的期望和关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又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心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