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岭松风破睡时,起看山月倚筇枝。
纵横满地髯龙影,尽是当年手自移。
【注释】
松风:指松林的风声。起看:起床观看。筇枝:手执的手杖。髯龙影:形容树根盘曲,犹如游龙之状。手自移:用手将树移栽到此处。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作者在湖南道州任刺史时,因遭人诬告被贬为司马,途经郴州(今属广东)时作此诗。
首句“半岭松风破睡时”,描绘了一个清新的画面:山中晨曦初破晓,一阵松林中吹来的清风,打破了诗人的酣梦。这里的”半岭”、“破睡时”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松林的幽深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二句“起看山月倚筇枝”,则转入了诗人自己,他起床后,看到了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天边,于是他便依着手杖,欣赏这美丽的山景。这里的”起看”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
第三句“纵横满地髯龙影”,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林中的景色。诗人看到,那纵横交错的树根,就像游龙般盘踞在地上,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形容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松树根部的特点。
第四句“尽是当年手自移”,则是诗人对前文的总结。他认为,这些纵横交错的树根,都是他亲手移栽到此处的,因此它们才显得如此独特和美丽。这里的”尽是”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松树根部的珍视和爱护。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根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