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涌金门一黯然,初来犹是绍兴前。
都人百万今谁在,惟有西湖似昔年。
古诗原文及翻译
陆游《出涌金门一黯然,初来犹是绍兴前。都人百万今谁在,惟有西湖似昔年》的原文如下:
“出涌金门一黯然,初来犹是绍兴前。
都人百万今谁在,惟有西湖似昔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涌金门初到时的感慨和对旧日西湖美景的回忆。诗中描述了当时杭州城的繁华景象以及与往日相比的巨大变化。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一种时空交错之感,同时也体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下面是诗句的译文:
- “出涌金门一黯然,初来犹是绍兴前。”
-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刚进入涌金门时的情景,感觉既陌生又略带忧郁。“黯然”通常用来形容心情低落或失望的情感,这里可能是诗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感的体现。“初来犹是绍兴前”则表明尽管已过了许多时间,但诗人仍能清晰感受到自己依然处于过去的历史阶段。
- “都人百万今谁在?”
- 这句诗询问的是,现在的杭州城内还有多少昔日的居民?“都人”指整个城市的人群,“百万”强调数量之多,而“今谁在”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人群的疑问,可能是在思考人们是否都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 “惟有西湖似昔年。”
-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心中不变的怀念。“西湖”作为杭州的象征,也是诗人笔下多次提及的对象。“似昔年”意味着西湖保持了一种古老而美丽的状态,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过去。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西湖不变之美的赞美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描述,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化。诗人通过对涌金门的描写,引出了对杭州城历史的追溯以及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富含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作品,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著称。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几乎都致力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利用了涌金门这个特定的地理标志,将其作为一个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通过对比新旧两重景象,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中的“出涌金门一黯然”便设定了一个充满怀旧情绪的背景。诗人站在这个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地方,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力。这种情绪在他的第二句“初来犹是绍兴前”中得到了延续。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这座城市仍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风貌,仿佛时间在此停滞不前。
第三句“都人百万今谁在?”是对现状的直接提问,这里的“都人”代表整个城市的人口,“今谁在”则是对这些人的现状的质疑。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的观察,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一句“惟有西湖似昔年”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西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被视为美丽、宁静与和谐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将西湖与过去的时光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也暗示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忧虑。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杭州城景观变化的陈述,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思考。陆游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种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是陆游思想的重要部分,也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背景知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陆游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坚定立场。他在政治生涯中也积极参与抗金斗争,反对投降派政策。陆游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豪放激昂,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怀,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关键词解释
- 出涌金门:位于杭州的城市西门,是古时杭州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
- 黯然:形容心情沉重、失望或不快的样子;此处可能用于表达诗人进入涌金门时的心境。
- 绍兴前:指的是南宋时期的绍兴年间,这是陆游生活和创作的背景时期,也是他许多作品的主题之一。
-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相关诗词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秋兴八首》其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