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缘天摘列宿,老子含饴弄稚孙。
郊居得此岂不乐,无奈催租人打门。
【注释】
甲子:古代历法中的干支年。八月:农历的秋季。偶思:偶尔思念。出游:外出游玩。往往:常常、经常。累日:连着多天。不能归:没有能回家的。或远至傍县:有时甚至远到邻县。有句诗,是说“出门”与“到家”,而这里却写“远”和“近”;“出门”与“到家”,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境,但在这里却把它们统一起来,这就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心理。得:获得、得到。绝句:古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有句意重复的句子,如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所以又称为“重言格”。杂录:收录编辑整理。诠次:解释说明。小儿:小孩子。缘天摘列宿:意思是小儿子像天上的星宿一样高高地挂在天上。天摘列宿:比喻孩子长得聪明伶俐。含饴弄稚孙:意思是大儿子像老人一样含着食物逗弄着小孙子。含饴弄稚孙:比喻孩子天真可爱。郊居:在郊外居住,即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此:指郊居之乐。不(bù):通“否”,表示否定的语气词。也:表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然而”、“不过”。催租人:旧时向农民收取地租的人。打门:敲门要账。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家庭中父子两代不同的境遇,表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矛盾心态。
第一句“小儿缘天摘列宿,老子含饴弄稚孙”,以夸张的笔调写出了孩子的机灵乖巧。“小儿”指的是小儿子,因为小儿子长得很聪明伶俐,所以作者用“缘天”来形容他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高高地挂在天边;“缘天”这个动作,还暗示了小儿子已经长大成大人了,可以独立生活了,这两句诗既赞美了孩子,又暗含了诗人对于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接下来“老子含饴弄稚孙”一句则描写了大儿子的神态,这里的“含饴”是指大儿子正在吃奶,“弄稚孙”是指大儿子在玩弄他的小孙子,这两句诗既描绘出了大儿子天真可爱的形象,又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儿媳的喜爱以及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郊居得此岂不乐,无奈催租人打门”,这句诗承接上文,从大儿子的角度来写他的生活状态。在郊外住着的时候,他确实感到十分快乐,因为他可以享受到宁静的田园生活,也可以照顾到自己的亲人。可是,当催租人上门讨债的时候,这种快乐就荡然无存了——因为催租人会逼得他不得不去偿还债务,这样他就失去了享受宁静的机会。这两句诗既反映了大儿子的现实处境,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感慨。
最后一句“无奈催租人打门”,则是全诗的总结性句子。这句诗以“无奈”开头,表明了催租人的讨债行为给大儿子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接着“打门”二字,则直接描绘出了催租人在门前叫嚷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催债的紧张氛围。这一句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呼应,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家庭中父子两代不同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矛盾心态。通过对孩子们不同行为的描绘,以及对他们各自生活环境的感受,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现实生活中种种无奈和困境的感慨和思考。